欢迎来到普洱学院!

text

普洱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7 年,我校共有 38 个专业 2908 名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 10 个专业 1244 人,占毕业生总数 42.78%,专科毕业 28 个专业 1664 人,占毕业生总数 57.22%;师范类毕业生 2066 人,占毕业生总数 71.05%,较上一年增加 20.66 个百分点,普通类毕业生 842 人,占毕业生总数 28.95%,较上一年减少 20.66 个百分点。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 2017 年 8 月 31 日,我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2574 人,初次就业率为88.51%,其中本科生就业人数为 1072 人,就业率为86.17%,专科生就业人数为 1502 人,就业率为 90.26%,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 29 日,我校的就业率为 97.76%,较上一年度提高0.22 个百分点;年终未就业毕业生 65 人,占毕业生总数 2.24%;较好完成 2017 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一)各专业初次就业率情况
2017 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总体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其中本科生就业人数为 1072 人,就业率为 86.17%,专科生就业人数为 1502 人,就业率为90.26%。其中,园艺技术(咖啡方向)、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应用英语(英、泰语方向)、统计实务 4 个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100.00%。与上一年相比较,有 15 个专业初次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上升 6.13 个百分点,有 14 个专业初次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降幅 4.09 个百分点。

(二)各专业年终就业率情况

2017 年,我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本科生就业人数为 1209 人,就业率为 97.19%,专科生就业人数为 1634 人,就业率为
98.20%,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文秘、化学教育、生物教育、园艺技术(咖啡方向)、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应用英语(英、泰语方向)、初等教育(理科方向)、初等教育(文科方向)、统计实务 12 个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 100.00%。与上一年相比较,有 14 个专业年终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上升 3.28 个百分点,有 13 个专业年终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降幅 2.75 个百分点。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做法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一直以来,普洱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校上下同心协力,有力地推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主体责任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重新修订了《普洱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在原有成员单位基础上增加了教务处、学生处、监审处等部门,将全部校领导和党委委员列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风险责任主体责任人,通过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春季推进会,专题研究,统一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了各级领导、教师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了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云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普洱学院中心管理机构,将学校办公室、宣传部、校团委、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部门列为成员单位。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人责任进一步明细,"一把手"工程落地生根扎实推进,全员关心、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氛围日趋浓厚。
(二)深入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工作
政策宣传对学校的就业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充分利用普洱学院官网、招生就业信息网、普洱学院招生就业工作 QQ 群、毕业生班级 QQ 群、微信群、以及信息发布栏等发布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充分利用招聘会、讲座、学生社团活动、主题班会、面对面交流活动、就业创业竞赛等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有重点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2017 年,我校为每名毕业生免费发放一册《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100 问》、《云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100 问》、《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 60 问》等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方面的资料。
(三)抓好就业分类指导工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下足功夫,为 2015、2016 级本科、专科学生以公共必修课形式和选修课形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18 门,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指导课程 18 门,学生共计 7185 人次参与学习。组织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讲座 84 场,共计 10512 人次以上参加,讲座内容涵盖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创业经验分享、就业心理调适、求职礼仪、面试技巧、公务员考试辅导、事业单位考试辅导、特岗教师考试辅导、"专升本"经验分享等方方面面,主讲人包括校内教师、优秀校友、校外专家、成功企业家等。2017 年我校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专科毕业生有 781 人,占专科毕业生数的 46.93%,被录取 608 人,占专科毕业生人数的 36.53%,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创我校历史新高;我校今年有 61 名毕业生考上特岗教师,占毕业生数的 2.1%;出国、出境的学生有 56 人,占专科毕业生人数的 1.93%;大学生征兵报名人数 62 人,占男生比例的 2.13%。2017 年,我校积极与新疆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教育部门联系,邀请叶城、巴楚、沙雅、乌什、阿瓦提、温宿等县教育部门到校招聘教师,截止 12 月 7 日,六个县教育部门与我校 126 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现在新疆工作的毕业生近 90 人。我校毕业生到新疆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要求,
我校为 2017 届毕业生 680 人(占毕业生比例为 23.38%)申报求职创业补贴,金额共计 68 万元。制作了《2017 届毕业生信息册》1500 册,发放给各二级学院和各用人单位,面向社会积极推荐我校毕业生。举办了两次普洱学院 2017 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共吸引 509 家省内外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岗位共计 7540 个,收到学生简历 4630 份,与 2594 名同学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举办小型校园招聘会 105 场,提供岗位信息 2312 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有 580 人,有 3000 多人次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2017 年共发布招聘信息 66 期,招聘单位 63 家,提供岗位信息 1132 个。为我校办理毕业生报到证和就业登记证共计 2909 份。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为每一届毕业生统一购买车票,为每一位毕业生发放旅途食品,使全体毕业生都能体会到学校的关心和温暖,集中组织毕业生安全、文明、愉快离校。学校领导、各处、二级学院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为离校的毕业生送别,场面感人,令人难忘。2017 年,我校毕业生在离校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
(五)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就业国际化步伐
学校立足地理区位优势,借力建设国门大学东风,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特别是老挝和泰国的交流合作,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就业国际化步伐。2017 年,老挝政府各级领导多次率队到我校考察交流并看望我校老挝留学生,老挝丰沙里省人才培养项目"汉语言培训"在我校举行,第一期28名人事管理干部顺利结业。学校主动为老挝留学生架设归国就业的桥梁,极大提升了我校在老挝的影响力,学校领导专程带队前往云南最大的建筑国企云南建投集团洽谈合作办学事项,推荐我校老挝留学生、中国毕业生到万象就业。2017 年,学校派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98人到泰国北部50所中学就业实习,重点传授汉语教育知识,传播中国文化。目前,我校在泰国北部学生规模达170人。
三、就业质量分析

(一)就业分布我校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分布主要集中在 12 个分类项目。其中,非国有企业最为集中,吸纳毕业生就业达 830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8.54%;其次是国家事业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达 766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6.34%;升学吸纳毕业生 633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1.77%;其余 9 个分类,仅吸纳就业毕业生 606 人,仅占已就业人数的 21.57%。就业项目分布特点明显。

(二)用人单位满意度

我校 2017 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回访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各类用人单位对我校 2017 届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的为 87.21%,"基本满意"的为 12.79%,"不满意"的为 0.00%,满意度较上年有所提高。其中,各类学校对我校 2017 届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度最高,达 93.26%;各类企业对我校 2017 届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度最低,为 79.43%;其他用人单位对我校 2016 届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度平均为 88.95%。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校 2017 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毕业生满意度

我校 2017 届毕业生对自己当前的就业状况感到"满意"的为 47.69%,"基本满意"的为 44.92%,"不满意"的为 7.39%。其中,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的为 55.46%,"基本满意"的为 32.21%,"不满意"的为 12.33%;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的为 60.15%, "基本满意"的为 63.74%,"不满意"的为 3.11%;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的为 34.08%,"基本满意"的为 60.25%,"不满意" 的为 5.67%;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的为 41.08%,"基本满意"的为 50.46%,"不满意"的为 8.64%。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校专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于本科毕业生,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于师范类毕业生。

(四)薪酬指标

我校2017届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为3.58%,4000~5000元的为13.25%,3000~4000元的为32.17%,2000~3000元的为34.54%,1000~2000元的为16.46%。其中,师范类专科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为0.83%,4000~5000元的为6.91%,3000~4000元的为45.39%,2000~3000元的为29.61%,1000~2000元的为17.26%;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为4.83%,4000~5000元的为24.39%,3000~4000元的为28.24%,2000~3000元的为19.16%,1000~2000元的为23.38%;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为8.61%,4000~5000元的为7.33%,3000~4000元的为35.82%,2000~3000元的为43.08%,1000~2000元的为5.16%;非师范类本科毕业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为0.03%,4000~5000元的为14.37%,3000~4000元的为19.22%,2000~3000元的为46.30%,1000~2000元的为20.08%。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校2016届毕业生月薪指标多数集中在2000~4000元范围之内。

(五)专业对口度

我校 2016 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需要"对口"为 43.28%,"基本对口"为 10.12%,"不对口"为 44.86%。其中,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对口" 为 51.72%,"基本对口"为 20.68%,"不对口"为 20.69%;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对口"为 63.64%,"基本对口"为 0.00%,"不对口"为 36.36%;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对口"为 21.43%,"基本对口"为 10.71%,"不对口"为 67.86%;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对口"为 36.36%,"基本对口"为 9.09%,"不对口" 为 54.55%。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校 2016 届专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于本科毕业生,非师范类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略高于师范类毕业生。

五、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    、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认真落实
"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力度。继续完善"校院两级、以学院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与服务机制。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普洱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评及奖励办法》和《普洱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进一步强化各部门毕业生就业工作主体责任,细化各部门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目标任务,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主体责任人责任风险抵押金奖惩制度。
(二)    、以"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积极推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就业市场拓展计划"和校园专场招聘会建设力度,不断充实我校毕业生就业资源。2018 年,学校要加大"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新疆和老挝两个方向的就业推荐工作力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并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主动加强与各类优质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作,整合各方面优势做大做强我校大型校园招聘会,全面提升我校大型校园招聘会的影响力和声誉度。鼓励、支持、引导各二级学院推进"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引进优质就业资源,办好二级学院专场招聘会,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和岗位数量、质量"三提高"。加大"就业市场拓展计划"的工作力度,拓宽就业推荐服务通道,争取与更多的优质用人单位和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为我校毕业生推送更多更为优质的就业资源。
(三)    、大力提升服务质量。要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各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积极开展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巡回演讲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毕业生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深入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加快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水平就业工作队伍,突出就业指导个性化,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管用、有效。(四)、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声誉。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出路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教学、教务管理部门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着力从源头抓起,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坚持就业与招生挂钩的管理体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普洱学院
2017 年 12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