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育是我校于2010年在国内率先实施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一项创新举措,旨在建立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文科人才、卓越法律工作者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使学生社会责任感更高、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合作教育界定:就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以明确的专业实践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完成科技研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任务,进行工作性学习,达到加深理解专业理论,应用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目的,实现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校教育与工作经历的有机结合。
合作教育基本模式:按照不同专业特点,整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寒暑假分配,实行每学年三学期制,即春季学术学期、暑期工作实践学期和秋季学术学期。在暑假工作实践学期,实行学校与行业企业双向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共同指派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工作实践学期的岗位工作进行指导。学校将工作实践学期的工作实践纳入正常教学环节,计入合作教育学分,每两周计1学分,工作学期成绩实行五级分制,由工作单位给出的成绩和学生总结报告两部分组成,各占50%。实践学期结束后,合作单位依据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做出书面评价,并给出相应成绩,学生返校后提交合作教育总结报告,学生所在教学单位给出总结报告成绩。
合作教育基地与岗位:学校充分利用董事单位、广大校友资源以及科技问题市场调研,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中征集合作教育岗位,校企共同建立合作教育基地,目前,已累计建立合作教育基地260个,累计在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征集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稳定的带薪工作岗位1万余个。这些岗位面向全校公布,学生自由选择。这些单位以奖学金、生活补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薪酬。合作教育岗位体现了“多、紧、强、大、高”的特点:多就是工作岗位多,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紧就是工作岗位和专业的结合度紧;强就是提供工作岗位的企业在科技、管理方面要强,使学生能了解专业和管理的最前沿东西;大就是提供岗位的企业所在城市要大,以便使学生增长见识;高就是企业提供的岗位薪酬尽可能高。
合作教育成果: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创立了“以企业真实问题为载体,将校企协同贯穿于培养全过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带着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带着问题的工作性实践、带着问题的创新性训练”为核心,以“问题提供、课程建设、岗位征集、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教学运行机制和校企协同机制”为保障,有效提高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这项人才培养模式惠及了每一名在校学生,自2010年以来,累计有大二、大三年级学生近2万人次参加合作教育。学校主持完成的“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与实践”成果在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12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共有452个项目获奖,其中非“985”、“211”高校只有192个项目获奖。 项目成果被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大学等25所高校借鉴采用。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2012年《教育部简报》上对以我校为代表的人才培养做法作了批示,要求教育部“注意总结推广”。
实例:
2013年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二院院长王锐等一行四人来校进行实地考察,6月24日至7月5日来校开展了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并双向选择2010级、2011级机械类专业30名学生。这些学生在项目管理、总体、底盘、装饰件、开闭件、车身等6个部门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8周的合作教育。公司免费提供食宿,并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工作补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意愿,公司与李卓等7名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
实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3班学生李娇娇的合作教育日记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晴 (合作教育企业:山西大同煤业集团王坪矿)
今天接到通知,有个部门的开关柜出现了故障,我也就有幸陪同师傅一起去现场,到了那,师傅拿出各种仪表进行测试,由于线很多,很难找到故障点。大约检测半个多小时,终于故障点被查出来了,但是师傅还在一条线一条线地检测,我就很疑惑地问师傅,“为什么故障找出来了还要继续找?”师傅笑了笑说,难道你确定别的地方没有故障了?我恍然大悟,果不其然,总共有三个故障点,都被排查出来了,机器可以正常工作了。今天收获很多,对待工作一定要有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