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中西 医道济世

img

一作!广药大本科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

近日,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沈晗副教授课题组在肿瘤转录组测序(Bulk RNA-seq)生物大数据深度学习方面取得新进展,其研究论文“Generating bulk RNA-Seq gene expression data based on generative deep learning models and utilizing it for data augmentation”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中科院大类医学2区TOP期刊,中科院小类生物学1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7.7)。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为独立署名单位,我校生物科学类专业2019级本科生王英伦同学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这是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首位在中科院2区TOP期刊发表科研论文的本科生。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是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GAN)的生成式深度学习模型,可用来生成逼真的肿瘤Bulk RNA-Seq基因表达数据,将有助于提高高通量转录组分析中下游任务的性能和可靠性。这篇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是王英伦在本科学习阶段完成的,他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与了沈晗副教授指导的课外“科研兴趣小组”活动,表现出很强的科研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在肿瘤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曾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1项,发表第一作者科研论文2篇。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近年来十分注重本科生课外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教育部生物医药类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设立了智能化生物制药创新人才教育中心、科研兴趣小组、专业拓展、本科生导师制等多层次本科生课外科研素质培养体系,每年组织本科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比赛多项,取得了丰硕成果。


王英伦:左一,沈晗老师:左三




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课外科研活动平台,让我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多种课外科研活动,这一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大学生活。

一开始我们对专业对科研懵懂无知,但也怀揣着对生命现象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沈晗老师指导的科研兴趣小组中,我获取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学习了如何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高通量测序数据以揭示肿瘤在形成或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也学习到了如何利用实验方法研究基因的表达对肿瘤的影响等。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实践出真知”的深刻内涵。本科期间,我与导师密切合作,共同攻克了许多难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我现如今在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和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是一段由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导师与认真严谨、追求理想的同学所交织成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