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重庆理工大学!

text

信息与通信工程(全日制学术学位)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学科源于新中国兵器工业的需求,具有40余年学科积淀。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目录外自设二级学科)。2006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授权点,2010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点。学科分别于2010、2017年获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重庆市“一流学科”)。是中韩合作“重庆两江KAIST国际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的支撑学科,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合作举办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专业代码:0810H,批准号:MOE50KR1A20141685N),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支撑重庆市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学位点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十三五”学科专业发展布局,针对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之急需,在“十三五”重庆市重点学科期间,将以现代光电检技术与仪器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渝教科〔2014〕55号)、光纤传感与光电检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渝科委发[2015]134号)、智能光纤感知技术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渝教科〔2018〕17号)作为发展的主要载体与平台,以“千人计划”外专项目(Chang-Hee Lee(李昌熹 教授)的实施为抓手,突出成果转化与工程应用,围绕“光纤传感理论及应用、信息获取与处理、激光雷达与光通信、特种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4个特色学科方向,服务国防、重庆市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本学位点教师总计42人(注:不包含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教师团队及其他外籍教授),其中正高级18人,占42.9%,副高级12人,占28.6%,中级12人,占28.6%,博士学位教师30人,占71.1%,海外经历教师9人,占21.5%,外籍教师3人,占7.1%,四十岁以下22人,,占52.4%,最高学位非本单位人数占比100%。行业部门兼职的教师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师资队伍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四个特色的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配置均衡,所有教师严格履行立德树人职责,以此作为教师上岗的首要条件,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团队。具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的教师数共8人,包括:IEEE Fellow/中组部“千人计划”外国专家李昌熹教授;高端外国专家(国家外国专家局)韩国5G论坛指导委员会主席韩勇男;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赵明富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余成波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罗彬彬教授;重庆市产业技术带头人胡顺仁教授;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理工大学教学名师)钟年丙副教授;首届重庆青年科学家论坛领衔专家王飞教授。重庆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1名,理事4名,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市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校级A类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B科研创新团队4个。有重庆市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3门;重庆市级本科精品课程2门,校级(首批)精品课程1门,重庆市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

近3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数82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是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的学科之一,省部级33项;共计:1692万元,师均科研经费11.2万元/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82篇,其中SCI一区10篇,SCI二区2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专利或技术转让4项,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部分学术研究方向达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位点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例如高水平代表性成果:“生-化-物信息多维度检测技术及其在设施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2018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无位置传感车用空调直流无刷电机及控制器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技术”201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网络络环境的发电电设备在线监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201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