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重庆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设有“两江学者”和“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本学位点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9人,其中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重庆市“两江学者”、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后备人才和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等高级人才称号11人次。拥有精密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1个重庆市市级创新团队,以及3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已形成一支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具有较高学历和较强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现为国家信息产业部科技创新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在重庆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评估中成绩均为“优秀”。
1、定位与目标:
依照国家、重庆市经济发展需求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将现有的教育部工程中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等建设成高质量科学研究平台和产学研基地,突出其成果转化与工程应用的基本属性,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军民融合,凝炼方向汇聚人才,构筑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平台,在精密测量技术和武器装备领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到“十三五”末期,学科整体水平进入西部地区先进行列,特色方向、科研成果全国知名、科研队伍国内一流、科研基地国内领先。
2、优势与特色:
主要优势与特色方向是时栅传感器研究与开发,在“机械制造装备领域的几何量计量技术”、“机床传动误差动态精密测量技术”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研究领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代表性研究成果“时栅位移传感器”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多年来持续支持的一项原始创新成果,20年来走过“思想→技术→产品→产业”全过程,目前在民用与军用两大领域逐步深入开展产业化工作,影响日益扩大。先后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成为工程与材料科学部27项入选典型成果之一。先后编入《传感器(第5版)》等3部大学统编教材,同时在高端装备、国防军工、计量测试等多个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863”计划等高水平、高难度的课题,先后申报并获准国防科工局“军品配套”项目和总装备部“背景预研”项目,总共承担了13项国家级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和33项横向项目,总到账科研经费1511.718万,获授权专利38项;发表学术论文371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10余篇。已在精密时栅检测技术、高端机床与武器装备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
3、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本学科光、机、电、算、测多学科交叉特性,培养学生着重掌握基础科学、工程实践中的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学科交叉与技术渗透需要的可从事测量与控制、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精密工程、微纳技术等多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4、学科方向:
瞄准国防建设对“高、精、尖”关键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面向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以支持民族制造工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本学科已逐渐形成以下四个学科方向:
1.时栅传感理论与技术:重点研究时栅传感机理及各种衍生传感新技术。
2.精密机械装备与仪器:重点研究大型与超大型机床的精密动态检测与全闭环数控技术。
3.探测制导与控制:重点研究武器系统在极端和特殊条件下的精确制导与控制。
4.远程测控与物联网:重点研究远程测量监控过程中的互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