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本专业学位硕士点紧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面向电子信息(光学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该专业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0名;硕士生导师16名、博导1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名,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巴南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校级青年英才3名;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拥有海外经历。拥有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该学科建有重庆市绿色能源材料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物理实验示范中心、重庆市物理演示与探索科普教育基地等,拥有1400台(套)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实验室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构建了层次分明、综合性强、设备先进的研究生教学、科研平台。近5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主持省部级项目等130余项,累计研究经费达23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其中I区SCI论文10余篇,Ⅱ区SCI论文30余篇,重要核心期刊5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光电传感技术
研究光纤光栅和光电传感新理论及新技术、光电传感系统与智能结构、光纤超声传感器、复杂三维曲面的精密检测、光纤气体传感检测技术、光纤压力传感技术、基于波导及多光谱的生物化学信息获取与处理、全光信号放大及补偿、大分布场相干层析成像、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及测量等。
2、特殊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
该方向研究内容集中在军民两用光电检测技术、无损光电检测系统及仪器2 个特色工程应用领域。军民两用光电检测技术方面包括:主要从事军民两用特殊光电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以半导体光电传感技术、光纤光谱技术为基础,在新型光电智能传感器技术及仪器民用和军用传感及仪器的研发方面形成自己特色。
3、新型微纳光电子技术与器件
研究新型微纳光电功能材料的性能及其对应的光电器件系统的制备与构建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光敏/气敏传感材料与器件、生化光电检测与敏感器件、纳米材料修饰光学传感器、智能敏感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栅、光电纳米薄膜与器件、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以及LED半导体照明技术和LED系统电子器件等。
4、光电设备研发及光伏系统
主要研发新型光电薄膜制备技术以及相关沉积设备、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等。
5、能源存储材料、器件及系统
研究新能源相关电池新材料、电池器件及系统管理和应用技术。主要研究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基础物理、材料计算和合成、器件与系统设计与模拟、新能源电池技术及应用,LED及热电转换等新能源器件的开发和应用。还涉及军用特种新能源电池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6、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光伏发电、能源存储和光电图像识别处理以及各种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应用。
7、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与器件
重点研究与集成电路或微电路有关的半导体微纳材料、pn结及其二极管、金属半导体和异质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并基于这些半导体的光电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
三、主要课程
光电检测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嵌入式系统设计、薄膜技术、电池系统设计、LED制造和封装技术、LED驱动电源设计、LED半导体照明系统设计、电子信息前沿进展、仪器与仪表技术、新能源电池原理与组件工艺等。
附图片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