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矿业工程学院前身是1948年建校的鞍山钢铁学院采矿系,依托铁、镁等辽宁省优势资源,构建了金属矿安全高效低成本绿色开采与利用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体系。2011年获批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单位,2012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单位。拥有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点。采矿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2015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学位人员占比66.7%,45岁以下人员比例60.0%。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百人层次”人才2人、辽宁省“千人层次”人才2人。
学院围绕黑色金属采选和镁资源开发,充分利用鞍山邻近密集矿山群的地域优势,重视实习基地、科研基地与平台建设,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关系。学院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辽宁省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采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金属矿产资源高效采选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科技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辽宁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多个校企合作签约实习基地等优质实践条件,以培养矿山企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方向,强化工程教育。
目前已形成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围绕崩落采矿法,创立了崩落体理论体系,解决了高损失、高贫化的技术难题;学院院长邵安林院士创立了“五品联动”系统工程理论,开辟了贫铁矿绿色高效规模开发的系统创新之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陶东平在国际上首创纳米微泡浮选与旋转摩擦静电干法分离技术和理论,解决了细颗粒和超细颗粒高效分选世界性难题。
近五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纵向课题和企业横向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共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专业教师的多项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毕业设计、实验项目以及实验设备,提高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院实验室面积逾四千平米,实验教学及科研设备累计投资近四千万元。
“鞍山式铁矿床”的开发利用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采与高效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我国矿业工程发展,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需培养大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矿业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
学校地处矿山密集的“钢都”鞍山,并与鞍钢集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结合“院士专家工作站”对矿业领域前瞻性问题研究,奠定了我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学院为矿业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已成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矿山企业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其中学院现任院长邵安林院士是我校采矿85届毕业生。
办学70年,鞍山钢铁学院、鞍山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的采矿系、矿业学院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3000多名本科毕业生,在我国各大矿山及多种工作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自身也成长为管理精英、技术骨干、业务中坚、学界泰斗和政界要员。70年桃李芬芳,70年硕果累累,70年锐意进取,70年写满华章,科大矿业人已经成为踏实肯干、敢于担当、业务过硬、品德高尚的品牌、形象和实力的代表,科大“矿业精神”、“先锋矿业”誉满华夏!
如今的科大矿业学院,环境优美,人才济济,设施先进,设备现代,只要你有信心,你够努力,科大矿业定会给你一片蓝天,祝你鲲鹏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