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哈尔滨工程大学

img

外语系

学科简况

本学科1999年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授予权,2006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申报成功,2010年申报成功翻译硕士点,学科结构更趋合理与完善。本学科拥有三个学科方向:英语文学、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与翻译学。经过近20余年的建设,本学科取得了数十项教学与科研成果,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梯队。本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20人,讲师30人。目前,有10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20余名教师有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近五年来,教师出版专著9部,编著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00余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源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教育部立项13项,省级立项44项,4人次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5人次获得省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二等奖。10年来,已有近300名研究生毕业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学科优势

应用语言学方向中的语用学研究始终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并将研究的重心由关注理论研究转向关注实证研究,形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的新局。毛延生教授多年来从事语用学研究,理论基础扎实,在语用学领域研究成果斐然,目前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在研教育部博士后项目1项,培养外语系青年教师多名。在毛延生教授的带领下,语用学研究团队以经典语用学理论参照,并以大陆语用学精神为旨归,尝试弥合以往研究在语用学本体内涵以及应用外延上的解释充分性不足。该课程兼顾语言资源语言学和跨学科语言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而为学生了解并掌握当代语用学发展以及进行系统化研究奠定良好基础。研究生课程《语用学》获得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精品课建设项目资助。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下,邓晓明教授、郑玉荣教授、暴丽颖教授和席红梅教授率领青年教师研究团队,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研究外语教学及二语习得相关领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丰富,申请到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立项。郑玉荣教授以自建的“英语专业学生笔语历时语料库”为基础,探讨以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为代表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产出的词汇和句法发展规律,揭示了词汇丰富度、词汇准确性、句法流利性、句法复杂性和句法准确性多个方面的发展阶段特点和规律,为我国英语教学制定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王欣教授带领文学团队,专注沃尔夫与英美哥特小说研究,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王晓姝博士的专著《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哥特小说研究领域的部分空白,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王丽皓教授对残疾人共文化群体和主流非残疾人文化群体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进行研究,对残疾人跨文化交际问题从学术层面上给予关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填补了我国残疾人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空白。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色

外语系依据“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的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作为我国“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这一特点,形成了我校MTI办学特色:培养能够在船舶制造、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等领域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高层次科技翻译工作的翻译人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机辅翻译实训室配备了雅信CAT、Trados(2014)翻译软件,确保学生具有较强的使用机辅翻译工具的能力;开设有“海事文献翻译”、“术语技术与实践”等特色课程,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与环球网、中航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长期合作,建设稳固的实习实践联合培养基地。

就业及人才培养

近三年来,外语系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外语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及短期学术交流,并与多家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交流关系。近年来有多名学生赴国(境)外高校交流或受资助参加国际会议。

外语系为我国“三海一核”及其它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等单位输送了大量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外语人才。2014年,外语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1.18%。

导师队伍

外语系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83%的导师有国外访学经历。翻译硕士专业任课教师及指导教师有较丰富的口笔译实践经验。在科学研究方面,近5年来,导师及任课教师出版专著10部,编著教材100余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CSSCI期刊源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9项,省级立项70余项,多人次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省高校人文社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