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学学院是呼伦贝尔学院最早成立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院系之一。至今已有43年的办学历史。学院成立以来,培养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本专科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活跃在基层农村牧区教育、文化工作第一线,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公务员、翻译、编辑、记者、宣传、秘书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大部分已成为业务骨干。其中,也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自治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作家和诗人,并有相当多的人担任了基层领导职务。40余年来,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十三五”期间,我院教师成功立项22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省级以上项目13项,项目经费合计为125.5万元。编纂出版5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自治区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乌兰夫蒙古语言文字奖获得者3人。
近几年蒙古学教学科研队伍承担着“三少”民族研究所的建设任务,在研究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语言文学的同时,还承担着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厄鲁特蒙古部族的语言文化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实力,能够胜任内蒙古“三少”民族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将成为研究“三少”民族的重要研究平台。
2020年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社会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师、行政单位公务员、翻译工作者以及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为师范类专业。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蒙古族文学史、蒙古族简史、写作学、语言学概论、现代蒙古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蒙汉翻译学、汉语应用文写作等。
社会学: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主要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和民俗学理论基础知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科研机构、中小学、文物馆、博物馆、影视文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从事与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相关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蒙古民俗学、中国民俗学史、民俗学概论、社会学概论、蒙古族民俗、人类学概论、民族学概论、蒙古族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