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长治医学院研究生!

img

研究生教育概况

  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2013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全科医学等14个专业领域。五年来,共招收研究生247人,毕业研究生74人。
  立项以来,学校坚持“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指导思想,秉承“面向基层,德育为先”的办学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以导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更新理念、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形成了“重实践、重质量、重水平”的鲜明特色,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输送了一批紧缺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
  一、培养特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上党老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学校红色的历史,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何穆精神对研究生进行思想引领和精神塑造,引导研究生传承红色基因、担负历史使命。开展校党委书记、校长上开学“第一课”和毕业前“最后一课”;组织研究生赴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下乡扶贫支医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基层就业政策宣传,激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二)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创新培养模式。在完善“校院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同培养、合作共赢”的机制,8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7所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现了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并轨。研究生接受学校与住培基地的双重管理,确保产学研有机融合。
  (三)以强化临床能力为主线,完善培养方案。依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临床能力训练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临床实践时间为33个月,进一步突出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
  (四)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听取行业主管部门、培养基地、用人单位的意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在原来6个模块课程的基础上,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优化整合,丰富选修课程资源,增加人文素质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对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采取提前1个月开学,校内导师定期下住培基地授课,各住培基地每月两个半天集中授课等方式,将课程教学融入临床实践能力培训各阶段。
  (五)以实现“四证合一”为途径,突出“专硕”培养特点。培养过程坚持“三个紧密衔接”强化“三个环节”,即: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衔接、学业考核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紧密衔接、学位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取得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紧密衔接;强化临床实践环节、过程考核环节和人文教育环节。对研究生授予学位要求在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基础上,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实现“四证合一”。
  (六)以学位论文撰写为抓手,提升临床科研能力。制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6项制度。选题要求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体现临床医学特点,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在大量阅读本专业国内外文献资料(参考文献60篇,英文文献占1/3)基础上,撰写1篇文献综述,确定研究内容。学位论文体现研究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完成学位论文,培养研究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科研能力。
 二、质量保障
  (一)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加大学校培养优势和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报考。2013年以来,招生人数从20人增长至现在的85人,生源质量稳中有升。2017年和2018年调剂考生录取最低分数分别高出国家线35分和23分,2018年录取原“985”、“211”院校本科考生6名。
  (二)强调多措并举,保证课程教学。制定《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与成绩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坚持领导和督导随堂听课与测评,定期召开教学管理部门、授课教师和研究生座谈会,及时反馈信息,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三)狠抓关键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按照《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各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综合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确保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四)注重过程管理,严格论文标准。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监控,从选题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相似性检测、预答辩直到正式答辩,所有环节均设具体标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三、条件支撑
  (一)健全培养管理体系。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决策指导作用。成立研究生处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研究生实行学校与培养基地双重管理,建立了学校、培养基地、科室三级管理制度。研究生导师包括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和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各轮转科室对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进行“多对一”精细化指导。注重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班委会的作用,强化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制定管理制度24项,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二)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先后与2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1所教学医院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培养基地总编制床位9500张,管理机构与制度健全、师资队伍优良、教学设施完善,涵盖30余个专业基地,各专业基地病种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和标准的各项要求,保障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组建优秀导师团队。制定《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遴选127名专职导师和87名实践基地兼职导师。建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实现评聘分离、择优上岗,强化导师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组织导师赴高水平院校学习培训240余人次,邀请10余位国内外知名医学教育专家来校专题讲座,更新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研究生带教能力。
  (四)完善奖助贷体系。建立了研究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生“三助一辅”等完善的奖助贷体系。筹资60万元设立“王立东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突出的研究生。按国家计划评定发放国家奖学金2万元/年/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达70%,国家助学金覆盖面100%。各培养基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研究生300~2000元/月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