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实惟新,至诚致志

img

陈玉林


19746月生,湖南浏阳人,东北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技术史、STS

1学习经历

1993-1997年,华中师范大学,法学学士;

2001-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硕士;

2004-2007年,东北大学,哲学博士;

2007-2009年,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后;

2主授课程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包括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社会学的内容);

科学技术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后现代哲学专题;

3主要研究方向

技术史学;

科学技术社会学;

4主要科研成果

课题:

(1)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西方技术史文化转向的多维路径及其整合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ZX117)“SHOT的技术史理论、论题与社会建制的演变研究”;

专著:

(1)陈玉林:技术史研究的文化转向,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2)赵万里,陈玉林合译:科学的智力组织与社会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赵万里,陈玉林等:解析医疗卫生政策,格致出版社,2012.

论文:

1. 陈玉林.历史的物质性诠释学.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 陈玉林. 科学研究的建构论组织社会学视角,科学与社会,2012(4)。

3. 陈玉林,西方技术史文化转向的总体态势,技术史理论与传统工艺(C),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7。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2011(4)。

4. 陈玉林.技术使用者研究的三条路径比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1(7)

5. 陈玉林.作为历史意识的技术创新.东北大学学报,2011(2).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1(6)。

6. Yu-Lin Chen. bookreviews:Sigrid Schmalzer, The People’s Peking Man: Popular Science and Human Identity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336pp.張劍.科學社團在近代中國的命運:以中國科學社為中心.濟南:山東出版社, 2005.460pp.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0(4).

7. 陈玉林.新文化史家视野中的技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3)。

8. 陈玉林.技术叙事研究——技术实践哲学的研究路径[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4)。

9. 陈玉林,陈凡. 技术史的“文化转向”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26 (1): 114-117技术史的“文化转向”研究,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总第430期 2009.10 ).

10. 陈玉林.论技术叙事的文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6).

11. 陈玉林.技术创新史的文化研究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9,9)

12. 陈凡,陈玉林.中国东北科技史:基本特征与文化意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1).

13. 陈玉林.研究信念的冲突:对美国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历史的考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3 ).人大复印资料(2004,9)署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14. 陈凡,陈玉林.技术概念与技术文化的建构[M].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3).署名单位:东北大学

15. 陈玉林,陈凡.“使用”问题研究——技术史的一种文化转向.陈凡等主编.科技与社会(STS)研究(2007年第一卷).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署名单位:东北大学

16. 陈玉林.技术文化批判理论的深化:切身化.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5).

20. 路易斯•佩尔森.再论文化帝国主义与精密科学[A].陈玉林译.梁波,陈凡,包国光主编.科学技术与社会——帝国主义研究视阈中的科学技术[A].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