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湖北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text

机械工程专业

一、 发展历程

机械工程学科2002年获学士学位授权,200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2014年起参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与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开展全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是省级品牌专业、重点特色学科,机电汽车学科群是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承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有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管理技术省级创新团队1个、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研究生创新基地和实践教学中心等省级教学平台3个。

二、 办学定位

立足襄阳,依托行业,以特定工程领域需求为导向,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三、 行业、职业衔接

机械工程紧密对接地方龙头及支柱产业,与东风汽车、华中药业和湖北回天新材料等50余家骨干企业在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产品优化与制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签订技术合同77项,合作经费3000多万元,近半数毕业生在襄阳及周边工作,为相关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机械工程与东风汽车、湖北骆驼集团等企业签订了协同育人协议,建立了30多个联合培养基地。约70%本科生毕业设计和联培硕士学位论文课题来自企业工程技术类项目,学生受到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双重指导,不仅完成了学业要求,更体验了企业工作要求,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和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路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械工程在校生获国家级奖励20项、省级奖励45项,就业率、创业率一直名列高校前列。

四、专业学位方向与特色

1、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控培养方向

培养单位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控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重点培养方向,依托“机电汽车”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专业。培养单位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我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39人,教授、副教授12人,博士28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产业教授2名,“楚天学者”1人、“隆中学者”1名、“彩虹学者”2人,客座教授20余人,兼职硕士生导师9人。

本方向校内导师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4名。

本方向以电动汽车的智能控制、可靠性和轻量化等研究为特色,建立了一支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突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具备相对完善的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系统基础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开发的试验与检测体系,致力于襄阳市以及行业内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系统的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规模化应用!

◆主要研究点:(1)汽车动力系统集成与匹配;2新能源汽车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3)新能源汽车测试及可靠性;(4)汽车零部件轻量化;(5)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6)泡沫塑料成型技术及机理研究。

◆学科平台及科研成果

学院与区域企业共建有国家级平台2个,拥有“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电动汽车测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有高规格的专业实验室,各类实验室面积9000多平方米,设备资产6500余万元。并与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国家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查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12个。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获批国家、省部级以上项目29项;授权专利18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9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论文120篇,其中SCI收录25篇,EI收录13篇,核心论文57篇;获批教育部、湖北省等奖励9项。学院与襄阳区域企业签订技术开发(服务)合同165项,技术合同金额达6000多万元。

研究生典型就业单位

近几年车辆专业研究生主要在湖北文理学院、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2、制造装备集成及控制方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向

培养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拥有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4个省级平台,实验室面积20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500多台套、总值近亿元;建有8个研究生实践基地,在企业共建有4个研究生工作室。

本方向拥有校内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均具有博士学历。

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教授8人、副教授33人。近几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CSCD中文核心40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市厅级科技奖励3项;获得科研项目经费2000余万元。

方向优势:1)依托襄阳汽车龙头产业及现代装备制造支柱产业,在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装备集成、数字化设计等领域展开合作,已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2)机械工程专业紧密对接当地龙头及支柱产业,与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骨干企业在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产品优化与制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签订技术合同77项,合作经费3000多万元。并与上述企业签订了协同育人协议,建立了多个联合培养基地;3)学院与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了多年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具有丰富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先后聘任兼职硕士生导师9人,入学144人,已培养77名硕士生,其中选送1名优秀研究生赴丹麦留学,3名研究生读博。

3、新能源材料研究与开发

培养单位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新能源材料研究与开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培养方向,依托“机电汽车”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和化学工程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培养化学工程学院是我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51人,教授12人,博士30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百人计划1名,“楚天学者”1人、客座教授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5人。

本方向校内导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2名。

本方向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发展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要依托化学工程学院,跨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培养能掌握新能源材料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掌握新能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了解新能源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具备开发新能源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性能的基本能力的新能源材料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点:1)高性能锂电池材料研究;(2)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与开发;(3)车用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开发;(4)有机功能小分子设计与合成。

◆学科平台及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襄阳市汽车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平台,拥有汽车用环保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实验室面积9600多平方米,设备资产4000余万元。与襄城经济开发区、襄阳泽东化工有限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鹅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获批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31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279篇,SCI、EI等收录88篇;获教育部、湖北省等奖励9项;横向技术合作83余项;襄阳市校企联合科研基金21项;成果转化10项;成果鉴定15项。

◆研究生典型就业单位

近几年研究生主要在湖北文理学院、襄城经济开发区、襄阳泽东化工有限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鹅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