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耕作制度与区域农业生态研究。完成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省级农业科技奖励7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ISTP收录3篇;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5部。
1)大学开始受教育经历
1991年—1995年 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 农学/本科
1995年—1998年 内蒙古农牧学院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
2001年—2004年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
2)研究工作经历
1997年—1998年 日本冈山大学农学部 留学
1998年-2001年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讲师
2004年-2012年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
2005年-2008年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博士后
2011年-2012年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农业与环境学院 访问学者
3)科研项目情况
2004年-2010年,主持 完成“基于农田—畜牧—农户的城郊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内蒙古自然基金,2006-2008)”和“农牧复合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内蒙教育厅基金,2006-2008)”。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辽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与调控机制研究(30460034,2005-2007)、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资助的水和食物“挑战计划”项目—“黄河流域内蒙古旱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2005-2008年)”、国家外专局、内蒙外专局资助项目“内蒙古燕麦荒漠化治理技术体系与品种引进培育”、内蒙古自治区攻关项目“西辽河流域饲用作物种植模式研究”、 神华集团科技创新项目“矿区生物复垦技术体系研究”、呼和浩特市攻关项目“呼和浩特市饲用作物种植模式研究”。主持项目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内蒙古阴山北麓风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2010)”,农业部“燕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子课题“燕麦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农业部“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资源节约型农作制技术研究与示范”,中日国际合作项目“中国防治荒漠化技术对策研究”,中国农大—内蒙农大合作项目“武川旱作水肥高效利用模式集成研究”,“阴山北麓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5)”。
4)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1. Lijun LI, a, Jinghui LIU, Aodun CHEN, Ligang WANG, Surya N.ACHARYA, Qin CHEN. Effect of soil tillage and fertilization on maize cultivation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oil nutrients and respiration flux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EI和ISTP收录)
2. Li Lijun, Liu Jinghui,Su Shunhe. Preliminary Report on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Dryland in Yellow River Basin,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2007:345-351(ISTP收录)
3. 孙建,刘苗,李立军 (通讯作者),刘景辉,张星杰,王智功. 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2009, 29(10):5508-5515
4. 孙建, 刘苗,李立军 (通讯作者),刘景辉.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生态学报,2010, 30(6):1539-1547
5. 孙建,刘苗,李立军(通讯作者),刘景辉,KENNETH Dean Sayre.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量和作物指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09, 28(11):2279-2285
6.孙建,刘苗,李立军(通讯作者),刘景辉,KENNETH Dean Sayre. 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10, 30(2):123-127
7. 刘苗,孙建,李立军(通讯作者),刘景辉.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侵蚀的影响.生态学杂志, 2010,29(3):485-490
8. 刘苗,孙建,李立军(通讯作者),刘景辉.不同植被类型矿区复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3):25-29
9. 刘苗,孙建, 李立军(通讯作者),刘景辉.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措施土壤剖面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2010,24(1):159-163
10. 刘苗,孙建, 李立军(通讯作者),刘景辉. 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土壤通报,2010,(6):54-58
11. 孙建, 刘苗,李立军(通讯作者),刘景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10,(3):221-225
12. 李立军,刘景辉,焦立新,纪春香,刘瑞芳.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7(3):190-193
13. 李立军, 刘景辉, 焦立新, 刘瑞芳, 纪春香, 敖立琴.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鲜草产量的影响,玉米科学,2007(5):114-118
14. 李立军,刘景辉,焦立新,郭顺美,庞 云.不同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光合性能指标变化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6(5):52-56
15. 李立军,褚庆全,胡志全,吴永常.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变化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334-339
16. 李立军,褚庆全,于心岭.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食物需求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3):57-62
17. 李立军,褚庆全.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区域布局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4):16-21
18. 褚庆全,李立军,马红波.实现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贸易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2):36~41
19. 刘文,刘景辉,李立军,韩永霞,任玉林.城市垃圾粗堆肥对废沙坑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6):1459-1464
20. 刘文,刘景辉,李立军. 城市垃圾粗堆肥对废沙坑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2):51-55
21. 扈学文,许秋瑾,金相灿,刘景辉,李立军,郭俊秀,欧阳坤.不同分子量壳寡糖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抗病酶活性影响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221-225
22. 朱建国, 刘景辉, 高占奎, 张永平, 李立军, 焦立新. 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的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2007(3):202-204
23. 朱建国,刘景辉,高占魁,李立军,张永平,焦立新.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07,22(3):151-155
编写论著
1. 胡跃高,刘景辉(主编),李立军(副主编). 青贮玉米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
2. 刘景辉,朱建国(主编),李立军(编委). 饲用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
3. 王宏广(主编),李立军(副主编). 中国耕作制度70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
4. 王宏广(主编),李立军(副主编).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
获得奖励:
1.“农牧交错风沙区农田覆被固土保水耕作技术”201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4完成人)
2.“内蒙古黄土高原坡耕地抗旱补水播种保苗综合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2013年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第3完成人)
3.“早春中棚双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2011年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4.“ 饲用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生理基础研究”2010年获内蒙古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5.“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2006年获呼和浩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7完成人)
6.“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2005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第7完成人)、
7. “西辽河流域饲用农作物种植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200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第9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