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骨干学院之一,有近百年的光辉历史,其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重庆大学地质系。1956年以重庆大学地质系为基础,融汇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西北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等部分师生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系,该系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骨干系之一。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唐泌、李承三、常隆庆、刘祖彝、吴燕生、李之常、周晓和、丁毅、胡崇尧、张言森、边兆祥等均为本系创建时期的学科带头人。1983年组建地质学系和地质矿产勘查系(1993年12月更名为资源与经济系,简称资经系)。2002年组建地球科学学院。经过9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地学类学科专业门类最齐全、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基地。2017年我校地质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地球科学学院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师资力量雄厚。教授(级)39人、副教授(级)4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百名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2人,四川省青年科技奖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杰出青年人才计划人选1人,地质科技奖银锤奖1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地质填图科学家3人。聘有名誉教授4名(陈毓川院士、张国伟院士、多吉院士、刘丛强院士)。
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招生领域,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4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在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3S技术及应用、地图制图、新型矿物岩石材料、矿业和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地质环境评价及保护、农业地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矿床学、矿物学、岩石学、空间信息技术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联系。
展望明天,地球科学学院将以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精英,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