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成都理工大学!

text

刘志飞

男,1969年11月生,江苏南京人。1990.9-1994.6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本科阶段学习,地质学专业。1994.9-1996.6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硕士阶段学习,沉积学专业。1997.9-1999.7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博士阶段学习,沉积学专业。1999.9-2001.2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物理系,博士后。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担任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中国办公室主任。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2005年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刘东生青年地球科学家奖”、受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多年来致力于南海深海沉积学和南海陆源碎屑沉积物从源到汇的海陆结合研究,在南海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变、南海陆源碎屑沉积物的形成和搬运、以及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历史等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新生代宏观环境形成与演化的机理做出重要贡献。刘志飞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南海第四纪粘土沉积学研究,通过国际大洋钻探(ODP)和国际海洋全球变化计划(IMAGES)的高质量岩芯沉积物分析,建立了南海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变的粘土沉积学指标,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第一次系统调查南海周边全部流域盆地现代泥质沉积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组成,提出构造活动和季风气候对南海周边陆地的风化作用起到同等重要的控制作用,并通过粘土矿物组合及其钕同位素分布获得南海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的详细物源区及其在南海的搬运过程;创新性地开展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历史的沉积学研究,提出青藏高原腹地于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大约35~30 Ma早期快速隆升的新观点,得到国外著名学者的广泛引用,该项工作至今仍然是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盆地分析及其早期隆升历史的经典研究。

版权所有©成都理工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