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成都理工大学!

text

朱弟成

男,1972年7月出生。1997年,获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理学学士学位; 2000年,获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生物成矿作用研究方向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浆作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方向理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表现突出,1994、1995、1996、1997年,获成都理工学院“院三好学生”奖励,1997年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1997-1998年度、1998-1999年度获成都理工学院“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2000年获成都理工学院“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朱弟成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1年获孙贤鉥奖和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

朱弟成教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的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演化研究。主要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研究早新生代以前(40 Ma以前)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尤其是拉萨地体的性质、成因和演化。朱弟成通过对西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床中的有机质、有机分子及其与成矿元素的关系和模拟实验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西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床的有机成矿作用观点。在前人基础上,较为定量地刻画了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时代和过程,将其划分为初始碰撞(70-65 Ma)、主碰撞(55-50 Ma)和后碰撞(45-35 Ma以来)三个阶段。系统地研究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白垩纪火山岩的分布特点、规律和形成背景。创造性地将喜马拉雅带东段早白垩世火成岩与印度洋Kerguelen地幔柱联系起来,提出它们可能是Rajmahal暗色岩所代表热点的早期产物。其从事研究领域及取得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版权所有©成都理工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