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始创于1986年,是本校办学历史最早的教学系部之一。2013年,从教育系、预科部中分设,成立教育科学系,2017年因学校发展需要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逐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递进式实践教学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四川民族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目前,学院开办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专科专业,设有学前教育系、小学教育系、教师教育教研室和心理学教研室四个基层教学组织,四川民族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和康巴民族教育研究所挂靠我院。
教育科学学院拥有一支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且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硕士学位(学历)以上教师25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文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数学、历史学、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双师型”教师8人。学院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中成绩斐然。近五年,建有应用型示范课程、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共12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先后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建有《心理学》教学团队,先后有7人被聘为校学科骨干,2人被聘为校学术带头人;拥有教学名师1名,教学标兵3名。
为适应专业与课程建设需要,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学院建有微格教室4间、舞蹈实训室2间,数码钢琴实训室2间、奥尔夫音乐实训室1间、手工制作实训室1间、绘画实训室1间、蒙台梭利实训室1间、感统实训室1间、模拟幼儿园1间和阅读工作坊1间,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创建师范生实训中心;建有雅安市雨城区第一幼儿园、甘孜州幼儿园、泸定县幼儿园、姑咱幼儿园、康定市东大街小学、姑咱小学和成都“美善爱贝”幼儿教育集团等州内外实践基地。
学院坚持“科研促教学,教学带科研”的理念,制定了明确的科研发展规划和科研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以康巴民族教育研究所为依托,全院教师坚持科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以服务甘孜藏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为目标,初步确立了以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研究、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院校发展和区域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整合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初步形成了“教育主导、立足甘孜、方向多元”的科研团队。2011年以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主(参)编教材15部,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近50项,其中近三年获准立项《四川藏区农牧区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研究》《甘孜藏区民族院校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成因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域下的甘孜农牧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甘孜藏区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及《康定日库寺院历史文化与社会功能研究》等10多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