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法学院是学校首批设立和举办本科的二级学院。学院作为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现有法学、法学(汉藏双语)两个本科专业。
学院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本教学理念。经过全院师生的多年努力,2012年法学专业立项“四川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首批)”;2013年法学藏汉双语专业立项“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甘孜州政府与学校签订协议,定向培养“藏汉双语法律本科人才”;2017年1月法学专业入选“四川省首批100个应用型示范专业”;2019年法学专业入选“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法学专业入选“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学院现已建成“法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模拟科技法庭”、“甘孜州维权服务中心”、“甘孜州法律人才培训中心”、“甘孜州法律援助中心四川民族学院工作站”和“民苑律师事务所”等六个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并与甘孜州中级人民法院、甘孜州司法局、甘州州委政法委、甘孜监狱、北京惠城(成都)律师事务所、双流区法院、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等单位建有2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首个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分站落户四川民族学院法学院。
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用人才引进、送出培养、下派锻炼、对口支援、在职研修五措并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学院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10人;教师中40岁以下全部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双师型”15人,“双语型” 5人。另有22名法律实务部门的兼职教师。
学院现有教学名师3人,教学标兵5人,学术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5人、学科带头人2人。同时,教师中还涌现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名、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甘孜州劳动模范1人、甘孜州优秀教师1人。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注重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养成。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法成杯”法律辩论赛荣获季军、四川省“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荣获亚军、四川省模拟法庭比赛荣获“最佳书状奖”等;法考通过率达66.7%;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勤、助、贷资助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激励优秀、帮扶困难学生,并在学生考研、就业、创业、司考等方面提供免费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就业。
法学院极为重视科学研究,建有四川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所。每年举办一届“学术活动月”;2019年组建了甘孜州活态保护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研究创新团队。近五年学院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4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30项,校级1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民委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名;其他省厅级科研奖励1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