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网络通信研究室
拱长青: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被SCI、EI、ISTP等收录。主持完成多项航空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研究方向:网络通信与量子信息,近期专注于云计算安全研究。
电子信箱:gongchangqing@sau.edu.cn 办公电话:024-89723954
林娜: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人选。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项目2项,辽宁省企业项目博士后基金1项,沈阳市企业项目博士后基金1项,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博士启动基金1项等。在EI期刊和CCF等重要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电子邮箱:linna@sau.edu.cn
郭振洲:讲师,1976年生,现工作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系以及网络通信研究室。2012.6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现研究方向为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和数据分析与挖掘。主持校博士启动基金一项。横向课题一项,参与多项横向课题。
研究方向: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数据分析与挖掘
电子邮箱:zzguo@sau.edu.cn
赵亮:讲师,博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研究方向:自动驾驶车辆C-V2X、软件定义网络、边缘计算服务、下一代空天地网络。曾就职于日立(中国)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发表论文30余篇(含1篇CCF-A、4篇CCF-B),英文专著1部、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项目等。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3次、突出贡献奖2次。起草行业标准YZ/T 0157-2016。作为专家参与C-ITS以及IMT-2020 (5G)标准化工作。
电子邮箱:lzhao@sau.edu.cn
图形与图像处理研究室
张国栋: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实验室负责人。先后获(入选)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第十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沈阳市第二批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项、沈阳市科技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检索20多篇,并获10th ICDIP 2018最佳论文1篇。
研究方向:医学影像理解与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肺部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机器学习理论及优化算法、模式识别。
电子邮箱:zhanggd@sau.edu.cn
办公地点:艺术馆-423,电话:89723471
郭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在东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美国杜克大学完成为期2年的联合培养),2017年中科院计算机所(沈阳)博士后出站,201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做访问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入选沈阳市第二批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科学基金/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项、沈阳市科技基金项目1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Medical Physics》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9篇,并获10th ICDIP 2018最佳论文1篇。
研究方向:医学影像理解与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肺部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机器学习理论及优化算法、模式识别。
电子邮箱:guowei@sau.edu.cn
办公地点:艺术馆-423,电话:89723471
分布式系统研究室
石祥滨:男,博士,教授。1998年5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辽宁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计算机软件学会理事长,辽宁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曾任辽宁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主持完成的项目中有10项通过鉴定,多次获得省市奖励,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研究方向:分布式虚拟现实;网络游戏;数据库技术
李照奎: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学院,200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信息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大规模分布式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参与或主持科研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软件学报2篇,SCI论文4篇,EI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图像识别。
电子邮箱: lmy52wy@163.com 联系方式: 024-89723926
吴杰宏:工学博士,副教授。1993年7月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获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7月获东北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学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1999年以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东北师大学报》等学术期刊以及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10篇;参与编写教材一部;2007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1项,2009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2011年6月-12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莱特州立大学进行访学交流。
电子邮箱: wujiehong@sau.edu.cn
张德园:男,1981年生,讲师,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系。201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方向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以及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生物信息学上的应用。主持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王亚杰:女,博士,教授。曾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研究方向:模式识别,图像融合,机器博弈。承担课题15项,发表论文60余篇。现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电子邮箱:wangyajie@sina.com
刘翠微:讲师。201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计算机应用技术),同年10月加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2017年入选辽宁省第十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2018年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在IJCV、IEEE TIP、IEEE TCYB等重要学术期刊和ICCV、ICONIP、ACCV、ICPR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图像视频内容分析、视频中人的动作分析与语义理解
电子邮箱:liucuiwei@sau.edu.cn
尹航:男,1978年生,汉,山东东明人;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科技部创新基金、九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航空基金等科研项目15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科技转化金600余万;获得科技成果鉴定2项,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论文34篇。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
电子邮箱:736028008@qq.com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室
范纯龙:男,1973年12月生,辽宁营口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计算机学院院长。所获荣誉:先后多次荣获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产学研先进个人和我最喜爱老师等荣誉;中国计算机学会沈阳分部秘书长。科研情况: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近50项。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研究方向:复杂网络分析,深度网络理解与评价,信息物理系统及应用,知识学习及表示
电子邮箱:fanchl@sau.edu.cn
丁国辉:副教授。2012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2013);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项(2012);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研究方向:数据库模式匹配,数据集成,大规模图数据
高利军:男,天津大学博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电空间安全。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4篇、EI检索10余篇。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航空科学基金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同时参与主持各航空院所横向项目5项。现阶段主要从事网电空间与信息对抗方面的研究。
知识工程研究室、自然语言研究室
张桂平:教授。现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人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北方软件学院院长,“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中文信息处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致力于自然语言处理、人机智能接口和知识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曾作为A类成员参加了中、日、印、马、泰多国语机器翻译项目,获得电子工业部突出贡献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防基础科研、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省市攻关和工程中心建设等课题30余项;研究开发的各种科技成果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沈阳市科技振兴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等10余项奖项。2006年,提出的“机器翻译与知识管理技术的融合”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的支持。
研究方向: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机器翻译、智能人机接口
蔡东风:教授。现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蔡教授一直从事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先后获得过国家863、国防基础科研、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以及省市科研基金等20余项纵向课题的资助。在有关人工智能和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特别是算法研究以及应用系统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发表有关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有关科技奖项10余项。在科研、学科建设、教书育人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
电子邮箱: caidf@vip.163.com
尹宝生: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人选;沈阳市百佳科技创新能手;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国防基础科研、创新基金等项目40余项;在协同翻译和知识管理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实现了国家级的产业化应用;本人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发表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管理
电子邮箱:541951941@qq.com
叶娜:讲师。200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200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200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智能信息系统专业(博士)。2007年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学习进修。2008年进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机智能研究中心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的开发,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得校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研制的“融合知识管理的海量文献翻译平台”获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人机交互。
电子邮箱: yena_1@126.com 联系方式: 89726009
数据库技术研究室
夏秀峰:男,博士,教授。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学名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方向学术带头人,软件工程学科工程数据库方向学术带头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109篇,参与出版教材专著6部,主持科研项目58项,曾获得辽宁省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多次获得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数据仓库、信息与系统集成、工程数据库、工业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企业私有云技术、NoSQL数据库技术。
电子邮箱:xiaxiufeng@163.com
李佳佳: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国际会议、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在数据库领域国际会议DASFAA(CCF-B类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在二区SCI源杂志Neurocomputing上发表2篇,EI检索10篇。国际会议NGDN 2018的 Program Chairs(程序主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21万),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3万),第一负责人参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606所)横向项目1项(96万)。辽宁省第11批百千万工程“万”层次人才。沈阳市第二批高级人才。201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项目,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智能交通,路径导航等。
刘向宇:讲师。2014年11月获得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并入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的研究,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沈阳市高级人才。参与撰写中文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文发表在包括《CIKM》国际会议、《DASFAA》国际会议、《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期刊、《软件学报》、《WAIM》国际会议等著名国际会议、期刊和国内著名杂志,获得“沈阳市十大优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等荣誉。
朱睿:讲师。2017年1月获得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曾作为主要科研人员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SCI期刊TKDE、TNNLS,FCS审稿人。发表学术论文12篇,SCI影响因子之和大于10。具体包括国际顶级期刊TKDE、国际顶级会议ICDE(Poster)、国内外重要期刊WWWJ、JCST、计算机学报,DASFAA等。学术兼职:中国计算机协会沈阳分部秘书。
研究方向:异构数据建模与管理、面向大规模数据流的查询处理优化等。
嵌入式系统研究室
潘琢金:教授,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1990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电子学院(硕士)。1989年至1993年在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高等电信学校、WEITEK公司等单位学习和工作。在国内曾先后工作于沈阳新乐精密机器公司和沈阳高技术发展公司。1995年7月调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近5年来主持航空、航天领域及与地方企业的合作科研项目16项,在研项目2项,出版本学科方向著作4部。现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单片机学会理事,辽宁省自动化学会单片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曾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编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研制的“加油机电脑控制板”获辽宁省发明创造一等奖;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研制的“JCY-1飞机继电器检查仪”获航空科学技术三等奖。
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嵌入式Internet;计算机检测与控制。
电子邮箱:panzhuojin@sina.com 联系方式: 89723476
杨华:副教授,1974年生,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包括多核/多线程计算、智能人机交互、仿人机器人、区块链应用。近年来,主持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2项、沈阳市人才资源开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7篇、ISTP收录6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新型软件著作权1项;指导硕士生毕业9名,在读8名。
研究方向:分布式计算,多核多线程系统结构,机器人智能控制,人体运动仿真,智能人机交互仿。
电子邮箱:yangh@sau.edu.cn 电话:024-89723941
张维君: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沈航电子系无线电专业,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东北大学毕业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学位。2004年7月被评为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持了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计划等多想科研项目的开发工作,其中《加油站IC卡收费管理系统》、《燃油发售智能计量与报税系统》均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究方向:计算机检测与控制
电子邮箱:13704026116@139.com
王传云: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7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有模式识别、物联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民联合重点项目及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于《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自动化学报》等期刊研究成果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