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欢迎您!

text

安博文

安博文(曙光学者、博导)

安博文,男,湖北黄冈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海事大学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长助理,电子工程系系主任。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2006年7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4月武汉大学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863计划专题课题:基于传像光纤束耦合的高分辨率图像处理技术研究(2007AA12Z152),项目负责人,2010年结题,结题等级优秀。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的超分辨率快速算法研究(61171126),2012.1—2015.12,项目负责人。

3 .上海重点支撑项目:机载红外高分辨率搜救成像系统研究及应用(12250501500),2012.9–2015.6,项目负责人。

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重点技改项目:《复合海缆监测系统研制》,2012.1—2012.9,项目负责人,已完成一期研究任务,成果被推广应用。

5. 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高分辨率成像系统亚像元图像算法研究,2011.4—2014.3,项目负责人。

6. 上海教委创新重点课题:光纤耦合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图像重建算法研究,2011.12—2014.12,项目负责人。

7. 上海博士后基金:面向TFT-LCD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结题。

8. 上海曙光计划:基于传像光纤束耦合的高分辨率数字图像的获取与压缩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结题。

主要科研成果:

• 部分学术论文

1.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光纤位置搜索,《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EI检索,2010.4。

2. Sub-pixel processing for a super-resolution scanning imaging system with fiber bundle coupling,《Chinese Optics Letters》,SCI/EI检索,2011.7。

3. 基于双模板极值滤波器的传像光纤束中的盲元消除,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版,2007.11

4. 超高分辨率异型传像光纤束中的空间变换,光电工程,2006.11,EI检索

5. 基于FPGA+DSP的超分辨率成像系统设计 红外技术,2010.9

6. 实时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及跟踪 计算机仿真,2012.2

•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 异型传像光纤束中的面/线转换时叠层拼接方法ZL200710172218.5

2. 基于光纤耦合的焦平面阵列图像时空变换的方法ZL200510030793.2

3. 一种基于FPGA在高分辨率成像系统中的图像矩阵化预处理方法ZL 2009 1 0051022.X

• 授权软件著作权

1. 基于光纤耦合的焦平面列阵图像时空变换软件2010R11S075181

2. 集装箱箱号自动识别算法软件2011SR056270

Email:bwan@shmtu.edu.cn  电话:021-38282860


科研成果介绍:

复合海缆综合在线监测系统

The Comprehensive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Composite Submarine Cable

项目成果介绍:

敷埋于海底的光电复合海缆会因海缆自身品质、电能质量或负载加重等内部原因引起温度升高发生热击穿故障,也会因船锚、渔具拖网等外力引起的断裂停止工作。本项目研究的监测系统通过光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BOTDA)实时获取复合海缆中光纤不同位置温度,结合有限元法建模所得海缆温度场模型,计算得到海缆导体的温度值;基于海缆实时温度数据和电源谐波参数,运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提供海缆的温度异常状况监测功能,并可识别海缆的短时大尺度应变损害;监测系统同时提供了温度信息的可视化显示和历史数据管理等辅助功能。

监测系统于2012年12月8日在渤海旅大5-2DPP采油平台完成安装,对绥中36-1CEP至旅大5-2DPP平台之间的海底电缆进行在线监测,先后于2013年4月3日、2014年1月12日发生报警,经核实报警信息正确无误。该系统无需改造已敷埋海缆,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完成系统安装和安全巡检任务,对海缆的安全隐患具有预警功能,变事故后抢修为事前监测预警,为海缆故障检测和日常维护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迄今为止,所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在壹仟万元以上。该系统填补了敷埋海缆缺乏安全监控的技术空白,为海底电缆国内首次实施,攻克了海底光电复合海缆安全监测技术难题。

项目成果介绍链接:http://cie.shmtu.edu.cn/archives/9085

机载红外高分辨率搜救成像
Airborne Infrared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for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项目成果介绍:

• 针对海上搜救发现目标(尤其是活体目标)这一实际任务开展工作,研究对象为机载红外高分辨率搜救相机,采用画幅式扫描方式成像,该方式是下一代高分辨成像的发展方向,具有大视场、高分辨率的特点,所用探测器为适合于常温目标探测的远红外、常规规模面阵。类似工作原理的机载相机国内尚无产品;国外有类似产品,技术指标与本项目制定的参数相当,但由于该类设备具有军事敏感性,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购置,并且价格极其昂贵。
• 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高精度大惯量摆扫控制、宽温度范围红外光机系统无热化设计以及智能目标识别算法等内容。目标是成功研制机载红外高分辨率搜救相机,提高恶劣海况下人命搜救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航空遥感技术水平,成为在国际上该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合作与示范应用 Coope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application

本项目研究得到东海第一救助飞行大队的支持。前期调研过程中,东一飞从直升飞机飞行参数及联合开展海事搜救作业等方面给课题研究提供了实际支持,并表示愿意建立示范应用。

项目成果介绍链接:http://cie.shmtu.edu.cn/archives/9089


直升机海事搜救培训仿真系统

Helicopter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Simulation System

项目成果介绍:

直升机海事搜救演示系统是以训练海上搜救人员能在恶劣海况下确认且营救待救目标为目的搭建的 模拟仿真平台,逼真的三维效果充分展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现实 环境中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营救 训练和基础飞行训练两部分。营救场景为真实海面,而基础飞行场景则是采用了上海海事大学的校 园场景。为增强真实感,系 统还内嵌天气系统和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天气系统可以模拟出最恶劣的 雷雨暴雪天气,而实时图像系统则融合了小目标检测算法,能够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处理, 达到更好的搜救效果。

项目成果介绍链接:http://cie.shmtu.edu.cn/archives/9091

版权所有©上海海事大学研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