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欢迎您!

text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是2007年10月化学与化工学院和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的。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纺织化学工程系,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是享誉国内外的国家重点学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10月。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院目前设有纺织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生物工程系及基础化学部,建有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纺织面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染整分部)3个重要的科研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23名,专任教师104名,其中正高级教师36名、副高级教师45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名(其中入选跟踪计划1名),博士生导师30名,上海市教学名师1名。82%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超过76%的教师有国外学习进修经历。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本科从2016年开始按化学类(大类)和轻化工程专业(中德合作)招生,其中化学类在大学第二年进行专业分流,分流专业有轻化工程(卓越)、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另外,学院联合纺织学院、材料学院共建了功能材料专业(生物材料方向)。学院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纺织工程(染整)、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化学一级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二级学科及生物材料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和上海市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门。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7500名,硕士研究生近2200名,博士研究生210余名。

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具有一支学术研究特色鲜明,学术队伍结构合理的,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队伍。每年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从2006年至今,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5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二、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其所属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化学学科为上海高校高原学科,是2015年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400名的学科。化学学科自2010年起持续入围ESI排行榜世界前1%的学科领域。

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江苏、浙江等多家企业共同设立学生实习基地。在校学生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人民奖学金外,还可以获得桑麻、合亿、长濑欧积、雅运之星等诸多社会奖学金,学生奖学金的覆盖率为全校第一。同时,在本科各专业设立了全额助学金,帮助品学兼优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注重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与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瑞典、德国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轻化工程专业与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与德国莱茵-瓦尔应用技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

咨询电话:021-67792608/67792306

电子邮箱:cceb@dhu.edu.cn

学院网址:http://cceb.dhu.edu.cn/

轻化工程专业

轻化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是1951 年建校时设立的,是全国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一级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建设、“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是具有雄厚学科基础并体现东华大学纺织特色的专业之一,也是东华大学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之一。该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建有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染整分部)3个重要科研基地;拥有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最齐全的实验仪器设备。学科总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轻化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教育部第一批审批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该学科教学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并分别获世界纺织教育、学术界权威组织——英国纺织学会(SDC)和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ATCC)认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专业拥有上海市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本,涵盖全部专业核心课程。此外,还与美、英、德、澳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10余所高校建立有密切的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以及合作科研关系。轻化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著名教授和富有献身精神、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科骨干。现有教职工近40名,其中正教授12名、副教授10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9名。近年来,学科教师团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支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技攻关等项目,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2012年起,该专业被纳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5年起,该专业按轻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和轻化工程(中德合作)分别招生。

培养目标

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强化能力”为基本原则,体现学科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时代特征,在夯实学生化学化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纺织染整工程领域关键性技能,注重生态纺织标准和检测等领域的交叉渗透,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纺织染整与信息、材料、管理、艺术、市场、环境等多学科高度综合发展的趋势。学生在完成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可按双向原则选择以下2个柔性专业方向之一继续学习。

色彩与功能注重培养学生以纺织化学为基础的纺织品研发能力,专业课程设置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培养化学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使学生在深造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生态检测及可持续染整技术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前提下,更注重培养学生纺织品检测、纺织品贸易、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拓展,同时兼顾纺织品生产链其他环节所需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具备从事大纺织相关行业设计、研发、管理、检测、销售等岗位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以重视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为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为目标,在考虑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层次性与相关性的同时,增加柔性专业方向课程的种类与门数。该专业除工科类公共课程外,还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纤维化学、染料化学、染整工艺原理、染整工艺设备、纺织助剂化学、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纺织品测试与质量管理等专业课程。

实践环节

轻化工程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工科专业。为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该专业除开设与四大化学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外,还开设专业实验、专业认识实习、染整大型实验、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大学生创新实验课程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以综合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实验技能好,知识面广,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而受到国内外用人单位的尊重和欢迎。轻化工程专业近5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供需比在1:7以上。毕业生分布在国家机关、跨国公司、商检机构、高校、科研单位、纺织印染骨干企业等。

咨询电话:021-67792306

电子邮箱:cceb@dhu.edu.cn

轻化工程(中德合作)专业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轻化工程专业开始中德合作办学,合作院校为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成立于1855年,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州立多学科综合性教学与研究型大学。该校现有学生5800名,其中外籍学生占20%,分别来自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共计140多所合作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该校与TESA, BASF, Bayer, Bosch, Mercedes-Benz, Siemens等德国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的毕业论文基本上都是在企业完成,在工程师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轻化工程(中德合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面宽,深造机会多。该专业部分赴德学生毕业后在德国企业工作,如宝洁(德国)、汉高(德国)、TESA(德国)、BASF(德国、上海)、BOSCH(德国)、PORSCHE(上海)等。同时,学生选择在世界排名前列的高水平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在德国继续深造的学校包括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亚琛工大( RWTH Aachen University)、弗赖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öttingen)、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高分子所、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拜罗伊特大学(University of Bayreuth)、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Reutlingen University)等。

轻化工程(中德合作)专业将德语作为第一外语,50%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由德方资深教授承担。授课内容具有重实践、宽基础的特色;授课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院不定期邀请国际著名大公司的科技人员来校讲座,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东华大学学习2年后,通过德国合作院校面试的学生可以赴德留学并获得学位。

咨询电话:021-67792306

电子邮箱:cceb@dhu.edu.cn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成立于1978年,曾用名“精细化工专业”,1999年经教育部统一更名后改回“应用化学专业”,是一个注重应用研究并与化学工程有密切联系的理科专业,具有理学学士及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导师21名,国家“杰出青年”入选者1名,其它各类上海市“浦江人才”、“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教师8名,师资及科研力量雄厚。该专业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并以重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原则。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团队意识和良好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的团队中及跨文化环境下工作;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在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分离及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绿色化学,应用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管理以及产品开发;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

该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专业培养特色,强调科学研究综合素质训练,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个性发挥能力、先进技能表现能力。除公共课外,主要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精细化学品合成、精细化学品的分离提纯与分析、现代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纺织化学品化学及应用、表面活性剂化学及应用、染料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材料化学、胶体化学、印染加工中的生物技术等。

实践环节

该专业设置有认识实习、实验数据分析及计算机应用、工业化学设计、专业大型实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创新性实验科研,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特色

以化学、化工为学科基础,设立3个专业特色方向:精细有机化学品(功能型染料、助剂、药物、表面活性剂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微胶囊、水凝胶、耐高温电气绝缘材料等);绿色化学工艺及过程(生物技术及绿色合成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突出实验、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工作适应性和社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该专业多位学生荣获上海市高校化学化工类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可申请各类奖学金,包括人民奖学金(综合奖、单项奖)及24项社会奖学金。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除就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外,还适宜到化工、医药、环保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验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验、贸易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该专业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素养较高、就业面宽,就业率基本达到100%,用人单位满意度极高。就业单位包括巴斯夫公司(中国)、拜耳公司、长濑有色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

咨询电话:021-67792306

电子邮箱:cceb@dhu.edu.cn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是东华大学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重点发展和建设的学科,该专业集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现代纺织、纺织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等学科于一体,在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酶制剂、生物医用功能材料、海洋功能微生物等方向正形成学科优势。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的教师共有33名,其中专任教师30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及国外留学经历,且与国外大学间保持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正教授(博士生导师)11名,副教授18名。正教授中校特聘教授1名,东方学者2名。该专业设有现代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现代发酵工程实验室和细胞与遗传实验室等本科教学配套的教学实验平台。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可以申请各类奖学金,如人民奖学金(综合奖、单项奖)及多项社会奖学金。

培养目标

该专业秉承东华大学“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品质高尚,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的生命科学基本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过程和生物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从事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物工程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专业课程的设置既体现专业特色,又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现实需要,即人文素养、科学研究素养、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有机统一。除本科公共课程之外,主要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生物过程与设备、生物信息素养、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

实践环节

生物工程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该专业除开设公共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外,还开设有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化学大型实验、微生物学大型实验、生物工程大型实验、生物工程工艺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验、实践课程。同时,鼓励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毕业去向

东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依托上海地区在生物工程方面的优势,面向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学生通过四年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可在生物工程、纺织、轻工、化工、食品、医药、农业等行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管理与营销等工作,或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商检等部门从事质检工作,也可选择继续深造。目前毕业生主要就业地点在上海,就业单位包括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及位于浦东开发区内生物医药园区的大型制药公司和生物工程公司等。5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赴国外深造或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咨询电话:021-67792306

电子邮箱:cceb@dhu.edu.cn

功能材料专业(生物材料方向)

东华大学功能材料本科专业是教育部支持的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和立项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也是学校举全校之力重点建设的专业。该专业依托学校纺织、材料、化工生物等强势特色学科,下设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生物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3个专业方向,以培养高质量的综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该专业招生录取时不分专业方向,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负责招生。学生入学后在修读2年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学校通过考核并结合教学资源及学生志愿情况,确定其就读专业方向。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负责功能材料专业(生物材料方向)本科生的后续培养工作,学生完成学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功能材料专业(生物材料方向)现有专任教师35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学科构成涵盖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学科。其中,正教授12名,副教授16名。专任教师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校特聘教授2名,东方学者2名,博士生导师12名。专任教师中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现已在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药物控释系统、重大疾病的检测、诊断与治疗、生物影像学等方面形成较强的学科优势。

培养目标

功能材料专业(生物材料方向)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学科于一体,通过对生物材料学科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能够在生物医学功能材料的合成、制备、改性、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的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课程设置体现材料学和生物学学科交叉的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除本科公共课程之外,还开设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基础、功能材料导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材料学、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纳米医学、生物材料制备与加工、生物材料综合实验等专业课程。

实践环节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该专业除开设公共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外,还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医用材料生产过程设计、生物材料制备与加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验实践课程。同时,也鼓励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积极从事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毕业去向

生物材料是一门正在高速发展的交叉学科。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社会对生物材料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前景广阔。学校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留校继续深造。该专业方向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宽,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医疗器械、制药、材料类和生物工程与技术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咨询电话:021-67792306

电子邮箱:cceb@dhu.edu.cn





版权所有©东华大学高招网
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