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状况与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不断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积极拓展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线上、线下就业市场,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工作校企合作交流会、校园招聘宣讲会,与多个省市及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上海临港漕河泾人才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德国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等150多个地区和企业建立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合作基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针对学生求职难的问题,学校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将线下就业迅速切换到“云就业”模式,筑牢“云招聘-云指导-云资讯-云签约”核心堡垒,努力提升特殊时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 为企业和学生“牵线搭桥”的“云直播”带岗活动,切实为学生打通就业渠道,让学生就业“触屏”可及。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长期的职业价值熏陶培养和过硬的应用技术专业能力的训练,有力提升了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 2021 年举办13场大型和行业专场招聘会,邀请进校宣讲招聘企业2600家,网络等渠道招聘企业3500家,共为毕业生提供 6 万余个工作岗位。
校内招聘会现场(体育馆) 招聘单位面试应聘的准毕业生
2021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71%,11.54%的本科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就读研究生,其中 22.72% 考取本校研究生,本科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市发展占比为74.68%。 部分本校研究生考取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继续就读博士生。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布
就业行业 | 占比 |
制造业 | 32.03% |
建筑业 | 13.7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9.39% |
批发和零售业 | 6.06%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9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76% |
教育 | 5.3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0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36%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94% |
年份 | 我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 上海市平均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
2017届 | 99.04% | 96.48% |
2018届 | 99.42% | 95.60% |
2019届 | 99.35% | 94.68% |
2020届 | 96.03% | 91.73% |
2021届 | 98.08% | 95.01% |
(截止2021年8月31日)
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一览表
国内外 | 考取高校 |
国内 | 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等 |
国外 | 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卡迪夫大学、 诺丁汉大学 、纽卡斯尔大学、昆士兰大学、墨尔本大学、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匈牙利佩奇大学、汤普森河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 |
学校立足新形势下国家发展和高等教育需求及行业特色,守正创新、探索革新,全力推进2021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1.多种举措,将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教育之中
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必修课程;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学团队”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师队伍 ;开展各类生涯规划竞赛及主题活动 。
2.广搭就业平台,最大化岗位供给。
线下线上齐发力,构建“校级-区域-行业-企业” 四维一体就业模式,以校级大型春秋校园招聘会为主体、以“薪”动周五 “职”为你来等定时定点招聘会为协同配套;将传统合作区域开设的“专场招聘会”作为阶段重点、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对接行业举办院系双选会为支持;针对长期重点合作企业建立校级专场招聘,全面释放校园就业活力。
3.构建新媒体矩阵,提升就业云窗服务水平。
升级校就业服务网数字平台及就业微新闻平台,推出15 个就创新闻专栏,充分发挥教育部“24365”就业育人联动效应,营造就业新闻日日看、就业数据周周报、就业知识日日学、就业难点时时清的良好局面。
4.加强分类指导,提升毕业生求职满意度。
全面排查就业状况,做好求职创业专项补贴申报工作,加大就业岗位供给,建立特殊群体“一生一档”制度,号召各学院联合多方力量进行就业动态追踪, 实施全程帮扶,推动特殊群体积极寻求就业岗位、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