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现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信用管理、投资学四个专业,在校本科生2693人。现有教职员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高级职称比例53%;博士教师比例85%;有国外学历学位和访学进修经历的教师4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89%。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人、“SHQR-创新长期”项目1项、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1项、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1项、“浦江人才”3人、“曙光学者”2人、“晨光学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育才奖”4人,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
学院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和“上海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获批教育部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和“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牵头成立“上海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浦东新区博士后实践基地金融点。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金融学专业办学历史超过70年,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教育高地、上海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上海市一流课程、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全英语示范课程等各类省部级以上课程40余门,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等。金融学科入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以金融学为核心的应用经济学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新金融及其风险管理”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II类)。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30余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横向课题100余项,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本。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和“学验并重”人才培养特色,注重信息技术驱动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中国农业银行共建“浦江班”,打造行校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国信证券共建省部级投资者教育基地—立信投教基地,打造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科创金融现代产业学院;建立30余家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金融实验教学中心”。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奖。
学院与法国诺欧商学院、美国加州大学UCR、代顿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签订本硕合作协议。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筹建“中国金融教育金课联盟”、“长三角高校金融教育联盟”等,积极拓展资源共享和学术合作。
金融学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在求职就业、考研深造、出国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主要就业单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三井住友银行、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欧基金、中财期货、仲利国际租赁、上海黄金交易所、中银金融科技、中石油、中国移动、上海建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银保监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
国内升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
出国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纽约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
《投资者教育专题》课程到中国证券博物馆开展移动课堂现场教学
《信用评级实训》课程成功开展行业专家进课堂活动
第七届立信金融论坛成功召开
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二等奖、上海赛区特等奖
教育部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启动会顺利召开
金融学院承办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2023年年会
金融学院与国信证券上海分公司举行投教基地建设交流会
金融学院组织师生赴上海期货交易所参观调研
农行浦江班举行企业开放日活动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商业与管理学院来访交流
金融学院专业介绍
金融学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适应金融业发展新趋势,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突出,能在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胜任金融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下设金融学(浦江班)、金融学(国际化班)。
专业核心课程: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保险学原理、Python金融应用实验、金融模拟综合实验、大数据金融、绿色金融概论等。
毕业去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金融监管机构。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金融工程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适应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发展新趋势,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理论知识体系,具备金融数据分析处理、资产定价与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与控制、量化交易等专业技术能力,能在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胜任金融数据分析、衍生品交易、金融产品与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市场学、金融计量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金融、金融产品设计原理、金融产品交易与策略设计等。
毕业去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投资学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适应资管行业发展新趋势,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经济法律、金融投资等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突出,能在金融投资机构、企事业单位工作,胜任投资分析与管理、投资咨询与交易、财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学、项目评估与管理、投资银行学、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投资实务、金融程序化交易等。
毕业去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投资部门,企业财务及投资管理部门,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信用管理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和“新三大任务”的发展要求,适应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新趋势,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征信、信用评级、银行信贷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信用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与定量分析能力,拥有广阔国际视野和进取创新精神,能在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胜任信用政策制定、信用风险管理、资信调查、征信评级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金融学、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学、征信理论与实务、信用评级、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学、信用风险管理模拟实验、信用评级实训等。
毕业去向:征信、信用评级与信用服务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企业财务部门。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