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学院
学院概况:学院是集合学校金融、统计、计算机等优势学科,实质性引入金融科技龙头企业优质资源而建立的校企共建共管示范性金融科技学院。2018年学院设立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专业,2021年入选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金融科技交叉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面向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与“互联网+”领域,紧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以产教融合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集金融、科技领域的知名企业资源,培养熟悉金融业务、数据分析技术的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金融科技人才。
人才培养:学院持续整合金融科技行业优质资源,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形成“一体两翼、多元参与”的培养体系,即以金融科技学院为中枢、以金融科技技术型企业和场景应用型企业深度融合为两翼,多个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参与的“1+2+N”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培养体系,开创性制定“文+理”金融科技交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确保学院的办学质量,引进阿里云、蚂蚁金服、百度金融等行业龙头企业的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及实训资源,供学院全体师生的专业课教学和企业实战实践。
师资力量:学院柔性引进海外知名学者等领军人才,并大力引进具有计算机和金融等学科交叉的骨干教师,推动专任教师深入行业实践与产教融合,建设一支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术+产业”的双师型高水平教师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全部拥有博士学历学位;教授2名、副教授5名,高级职称占比46.7%;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1人,上海市“扬帆计划”1人。学院还聘请一批金融科技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行业授课专家。
学科建设:学院依托上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校智库),聚焦数字金融、量化投资、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打造以金融科技为引领的新金融学科团队,更好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一批代表性成果,近五年立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另有多份决策咨询专报获国家主要领导人批示。
海外交流:学院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学院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国内首个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的中外合作本科项目。项目借鉴美国STEM教育理念与模式,培养适应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需要并胜任金融科技相关岗位发展的跨学科高素质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毕业去向: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持续保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近三届毕业生实现就业率99%。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银行业、证券业、互联网行业及金融科技公司。
主要就业单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商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国移动、华钦科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
国内升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
境外深造: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美国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与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与中国银行上海市闵行支行党支部签约党建共建
“青言萌语”青年教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室入驻园区
踔厉奋发 勇往“职”前-2024 届毕业生就业启动暨“访企拓岗”企业洽谈会
赴上海中心大厦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金科沙龙十五期
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发展论坛
金融科技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具备从事金融科技类工作的职业道德、金融科技产品创新过程中的行业认知,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理论,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金融大数据分析等金融科技核心知识与技能,能将相关商业场景下计量分析原理及方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机结合,并运用到“产品设计”“量化分析”“风险控制”和“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开展与运营管理,适应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并胜任互联网环境下金融科技相关岗位要求的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金融科技概论、金融学、投资学原理、金融数据库技术、python编程、python金融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科学、金融大数据、金融科技前沿动态、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金融应用实践、网络爬虫数据采集实战、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设计分解实践、大数据金融计量分析综合实践等。
毕业去向:
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金融科技产品开发、运营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学制:四年 。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