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学院
学院概况
国际经贸学院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际商务、数字经济4个本科专业,设置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数字经贸创新实验中心,建有跨境电商现代重点产业学院。与安徽财经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依托学校优质会计及金融教育教学资源,突出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国际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院共有教工99人,其中专业教师81人(含常任轨教师4人)。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博士学位、获得国外学历学位和国外访学进修、“双师型”教师占比分别为45%、90%、60%、52%。现有校外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创业导师40余人,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曙光计划”“上海高校智库青年领军人才”“上海东方英才人才青年计划”等上海市人才计划15人。教师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学科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展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经济学和国际商务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牵头成立上海市经济学会数字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
近五年,学院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B级以上论文85篇,SSCI 及SCI索引论文57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级别课题项目28项;提交省部级及以上决策咨询报告57篇,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9篇;获省部级奖项7项;出版专著4本。
人才培养
2005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首批竞争性“上海高校外贸经济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017年获批第三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上海高校全英语规划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认证联盟自主认证专业。2020年经济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认证联盟自主认证专业。2021年国际商务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2年国际商务专业获批首批上海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2021年获批上海首个数字经济本科新专业,2022年开始招生。
学院现有《统计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全英语)》《财经中国》3门上海市一流课程,《国际贸易学》等18门上海市精品、重点课程,《宏观经济学》等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微观经济学》等4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政治经济学》入选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集。
对外合作与交流
学院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林肯大学、美国尼亚加拉大学、日本千叶商科大学等多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国际商会、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简柏特(苏州)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等26家产学研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诚信品格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平台。学生多次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类学科竞赛奖项。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19%。境内外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占比近20%。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中外资企业等单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普遍较高。
毕业去向
202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19%%,毕业生广泛就业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统计局、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德勤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中外资企业,雇主满意度普遍较高。2023年学院毕业生考研率5.69%,录取学校包括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出国率13.28%,主要赴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高校进行境外深造。
2024.04-我校当选“丝路电商”合作研修中心首届理事长单位
2018.07-英国林肯暑期交流
2023.10-第二届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论坛顺利召开
2023.10-国际经贸学院举行2023年产学研基地签约仪式 暨“职通车实训坊”总结表彰大会
2023.10-我校学生荣获2023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总决赛二等奖
2023.11-第七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校企合作班开班
2024.03-国际经贸学院赴上海跨境公服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2024.04-国际经贸学院举办2024年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上海“五个中心”发展战略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对接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和新文科发展新要求,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前沿理论,通晓国际经贸通行规则、法律与惯例,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及创新实践能力突出,能在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涉外部门胜任国际贸易、投融资等相关战略规划、商务运营、商事沟通与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经贸复合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投资学、进出口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全英语)、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全英语)、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贸易概论等。
毕业去向:跨国公司、外贸外资企业、物流企业、商务代理机构、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及政府部门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经济学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行业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具备诚信品质、现代经济思维、国际视野的,创新实践能力突出,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胜任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字经济学、共享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分析实验等。
毕业去向: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工作。
学制:四年 。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国际商务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以及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需求,对接全球新格局对新文科发展的新要求,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及分析方法,具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具备国际商务经营决策、跨文化沟通和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较强外语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晓国际商务规则和惯例,能在国际组织、涉外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等机构,胜任国际商务经营决策、国际投融资、跨国企业运营管理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管理领域工作的具有“诚信品质、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国际商务(全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全英语)、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全英语)、商务统计学、商务数据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全英语)、组织行为学、全球战略管理(全英语)、全球运营管理、国际投资学(全英语)、创业基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治理
毕业去向:各类涉及国际商务的政府部门、企事业、金融机构及研究和咨询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经营与国际企业管理工作。
学制:四年 。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数字经济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战略,对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数字经济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专业化训练,具备诚信品质、现代经济思维、数字素养、创新精神、国际视野,数据分析工具使用能力突出,能在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及数字产业部门,尤其是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企业,胜任有关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相关数据分析、产业数字化建设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数字经济学、共享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Python数据分析、数据结构与数据科学、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
毕业去向: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及金融机构等,从事数据资产管理、商业价值分析等经济分析和管理类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