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text

中医前线日记 | 附属普陀医院王雄彪:让患者看到生的希望,就是我们在这里的意义

从大年夜启程的那刻开始

他们分批抵达武汉

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湖北、武汉成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关键时刻

他们以坚毅的信念、果敢的行动、无私的奉献投身疫情一线

持续奋战,接力拼搏

无愧为最美逆行的杏林白衣战士!

让我们从这一篇篇日记里,

致敬勇士!鼓舞信心!

因为我们坚信,胜利即将到来!

在上海援鄂医疗队中,有一位58岁的“爷爷”辈队员,他既是党员,也是军人,更是一名医生,他就是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雄彪。在上海集结援鄂医疗队员时,他放弃了与家人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在大年初四毅然跟着上海大部队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开展支援工作。

疫情一线,他奋勇拼搏

王雄彪与其他队员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分院开展救助工作。他每天上午7点前到医院进行换装等准备,8点准时交班,随后在病房进行指导,下午5点离开。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即使什么都不做,四五个小时下来也会觉得十分疲惫,更不要说还要进行医护工作了。对于年近六旬、即将退休、身患高血压的王雄彪来说,这就是这位医疗“老兵”每天都面临的体力与精力的双重考验。

王雄彪是上海浦江人才、普陀区首届领军人才,他毕业于原第二军医大学,后获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还曾在瑞典皇家医学院做过博士后研究,获瑞典皇家医学院博士学位,是一名实打实的“老牌”双博士学位学霸。王雄彪从事临床、科研工作近30年,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过2项发明专利,擅长肺结节、肺癌和呼吸疑难疾病的治疗。疫情发生后,他作为普陀区专家组成员,主动取消回家探亲的计划,一直守在临床第一线。

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王雄彪主要负责两个楼面普通病房的患者,大约70余人。说是普通病房,但其中约一半病患都是重症肺炎,而医护与患者的比例却又有限。“在不可能有护工、有陪床家属的情况下,我们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同样经受着非常重的考验。”作为这里的总负责,王雄彪不仅要熟悉每个患者的病情,还要为这里的危重患者制订诊疗方案。

“这两天,病房里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已经退烧了。”王雄彪说。令他欣慰的是,这里大部分病人经过医疗队的抢救治疗,病情都有所好转,尤其是年轻的、抵抗力好一点的病人,“这两天查房时,可以看到喜悦的笑脸了。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不就是我们在这里的意义么?

作为党员,他挺身而出

作为一名党龄30多年的老党员,王雄彪这次还担任了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抵达武汉后,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同行的队员想让他歇一会儿,他却说:“关键时刻,人民更需要我们党员,要在工作中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务必圆满完成任务,必须向党和人民有个满意的交代!
其实对于他的出征,普陀医院的同事还曾有过“微词”。原来,他在得知武汉需要医疗队员后,当把医疗队名单交给科室主任确认签字时,衡量了工作安排、家庭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后,悄悄把其他成员的名字替换了下来。
原先报名的罗旭明医生找医院领导“告状”道:“王主任在没有和我商量的情况下,把我的名字换成了他的名字,恳求领导重新考虑!”但王雄彪却解释说:“我已经做爷爷了,你们的孩子还小需要照顾,父母年纪也大多陪陪他们。我从医30多年,呼吸科临床经验更丰富,当然应该我去!

于是,王雄彪就这样上了前线。

作为军人,国家需要我

从原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王雄彪在医疗一线工作逾三十年,是一名名符其实的“老牌军医”,来到普陀医院工作后,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他医疗业务精通、教学水平高超、科研能力精湛、待人和蔼可亲,在业内外得到专家与患者的交口称赞。“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帮助他们一起分担压力,医生需要我们,病人更需要我们!”不知是谁在他的防护服上写了“彪哥”的称呼,有患者一看到彪哥来了,“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

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每天晚上结束工作后,王雄彪还要进行当天工作的汇报与总结,对进一步工作开展讨论,他不仅要熟悉每个病人的病情,更需要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指导,制订诊疗方案、给出意见建议,与武汉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以期能更快更好地治愈患者。他每天持续工作12小时之久,没有休息日,只有工作日,面对连续高强度的紧张工作,这位即将退休的“老兵”并没有退缩。

其实,这位精力旺盛的“爷爷”自己还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很多次都是同事提醒,他才想起来要吃药、量血压。他说在这里常常忙得忘记了时间,忘了今天是几号、星期几。每当他报平安时,大家纷纷提醒他注意身体,他却说,国家危难关头,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顽强拼搏,不计较个人得失。

作为医生,他责无旁贷

到了当地一线,王雄彪才意识自己先前对疫情的判断有些过于“乐观”了。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较强,当地医护人员已超负荷运转,相当疲惫。看到同行的状态,王雄彪饱含心疼。面对严峻的情况,王雄彪和同行的队员一刻不敢耽搁,只想尽快熟悉情况,完成磨合期,交接好工作,减轻当地医疗负担。

对患者,他苦口婆心。一谈到新冠肺炎,他有些凝重:“我们对于新冠肺炎还有太多未知,发病源头、传播方式、传播途径……这些都因为越来越多病例的出现,不断推翻之前的结论。”在他看来,对于新冠肺炎绝不能掉以轻心。“大家千万不能因为身边病例数看起来不多,就有侥幸心理。越是在这样的地方,反而越要高度重视这种‘看不见的危险’,注意防范!
从收治时间来看,王雄彪根据多年经验判断很多病人可能是在春节前后被感染的。他认为,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接触,包括推迟复工、开学等是阻止疫情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尽管这样做有很大的压力乃至损失,但目前没有更好更有效的手段了”。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的统一安排,普陀医院呼吸科将派成员前往位于金山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展支援。在王雄彪的影响下,呼吸科全体同事都积极报名。“虽然不能上武汉前线,但在上海抗击疫情也是与王主任并肩作战!期待早日凯旋,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聚首!人民网、文汇报、附属普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