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夜启程的那刻开始
他们分批抵达武汉
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湖北、武汉成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关键时刻
他们以坚毅的信念、果敢的行动、无私的奉献投身疫情一线
持续奋战,接力拼搏
无愧为最美逆行的杏林白衣战士!
让我们从这一篇篇日记里,
致敬勇士!鼓舞信心!
因为我们坚信,胜利即将到来!
一道令下,即刻出发!除夕夜,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启程驰援武汉。这一天,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护士邱李夏还在医院值中班,原本答应了儿子要准点下班接他回家一起跨农历新年,因为收到立即出发的指令,没来得及吃饭,甚至都来不及回家整理行装,立即奔赴武汉救护前线。
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收到医院征募驰援武汉人员的消息,邱李夏没有犹豫第一个报名,她对护士长说:“我可以去,我不害怕!”小年夜,得知自己是医院第一批支援队伍里唯一一名护士时,邱李夏内心又激动又忐忑:“说心里话,我不怕去武汉支援,我不怕辛苦。”临动身出发,报名时无所畏惧的邱李夏不敢和儿子打电话、不敢跟母亲打招呼,在武汉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回复母亲的消息依旧很简单,生怕直面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绪。
勇往直前,不怕脏和累
邱李夏被分到在武汉最大传染病专科医院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病房工作,同时被任命为上海市宝山区医疗队护理小组组长。经过短暂的休整、集中培训,她和战友施巍一起值了第一个夜班。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穿着防护服的“蒙面侠”们在衣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工作单位。防护服很厚重,刚刚穿上15分钟,邱李夏全身的衣服就湿透了。踏入病房,入眼所见的是她未曾想到的场景,病房里大部分病人生活无法自理,所有危重病人的护理专业操作和生活护理都需要护士来完成。邱李夏说:“戴着呼吸机的病人很多都是昏迷的,没有知觉,大小便失禁,我们需要把床上排泄物先弄干净,然后用热水给他擦身,擦完之后换床单,清理病房和厕所……刚开始做完一个病人整套的生活护理,我们基本上是半虚脱状态,很累。”
许下承诺,坚持到最后
如果将金银潭医院比作战场,那病房里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护士的每档班为4个小时,全天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有可能上班,所以邱李夏24小时随时待命。排班表一下来,她就要提前一个小时开始做好准备。疫情就是命令,“保证完成任务”是邱李夏离沪前给医院科室护士长凤海燕的许诺。就在战“疫”最前线,邱李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即使疲累到没有胃口吃饭,为了增强体力和抵抗力,邱李夏还是会逼着自己多吃一点,多补充些营养,心里想着照顾好自己才能去救治更多的人,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现在邱李夏所在三楼病区的病人,比她刚来的时候,数量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病人们的心态也平稳乐观多了。不少病人告诉邱李夏,他们觉得自己不像得了难治的疾病,更像是在调养身体,这让邱李夏原本沉重的心情明朗了很多。
悉心劝慰,护患共战“疫”
提起邱李夏,同事的嘴里都是夸赞——“亲切随和、热情大方”,好人缘的她和病人们也很快熟络了起来。有些上了年纪、病情重一点的病人没有胃口吃饭,吃不了几口就摇头不吃了。邱李夏就耐心地安慰和鼓励他们,看到病人一口口把饭咽下去,心里才感到踏实。
有一次由邱李夏负责的危重病人病情突然加重,邱李夏一边参与抢救,一边不停地喊着病人的名字,告诉他一定要站着走出去,外面被隔离的子女在等他回家!“看着心电监护仪上代表生命体征的数字渐渐稳定后,我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欣慰和释然,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元宵思家,忍不住流泪
苦和累邱李夏都能扛过去,收到社会各界和武汉市民给寄来的军大衣、暖手宝等,以及来自儿子班级同学的关心和祝福,即使在寒风里,邱李夏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一支支‘强心剂’让我不停地战斗,我相信我们离胜利不远了,待我归来之时,定是春暖花开,一切美好如初。”只是偶尔,乐观的邱李夏也有落泪的时候,那是出于对家人的思念。
正月十五那天,医疗队为队员们准备了汤圆和饺子。拿到那碗暖暖的家乡味道,想家的邱李夏掉了眼泪:“我想回家的时候,跟家里人一起去逛大商场,买很多火锅底料、很多火锅菜。然后在家里面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团圆火锅。”
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说:“平日里,妈妈总是教导我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就应该去帮助别人。通过这次妈妈的实际行动,我更明白了这几句话的道理。”疫情当前,邱李夏教会了孩子责任。放下对“小家”的眷恋,守护更多人的健康,邱李夏没有辜负她的一身战袍,把责任扛在肩头,在万家团圆时选择逆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恪尽职守。吃一顿团圆的火锅,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这不仅是邱李夏一个人的梦想,更是全体医护工作者的心愿。愿这一日早日到来!
供稿: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