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text

中医前线日记 | 龙华医院方邦江:和家乡人民在一起抗疫,已做好最后一批撤离武汉的准备

从大年夜启程的那刻开始

他们分批抵达武汉

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湖北、武汉成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关键时刻

他们以坚毅的信念、果敢的行动、无私的奉献投身疫情一线

持续奋战,接力拼搏

无愧为最美逆行的杏林白衣战士!

让我们从这一篇篇日记里,

致敬勇士!鼓舞信心!

因为我们坚信,胜利即将到来!

215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启程前往武汉,上海医疗队为雷神山医院新开设的两个重症病区提供医疗救治。其中,龙华医院分队由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带领,方邦江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C5病区)的病区主任。

疫情发生后年过50方邦江第一时间主动向医院报名支援武汉,当问及原因,他表示自己是最适合支援武汉的人选:一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也是一名老党员,应该站在最前线;二是专业对口,长期在急诊科工作,有能力处理各种危急重症;三来更是因为湖北是家乡,这个时候应该和家乡人民在一起。虽然身上带着不少老毛病,到达武汉后他坚持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他说,已经做好了准备,等疫情彻底控制,最后一批撤离武汉。

累积经验,打有准备之仗

方邦江有30多年中医临床经验,如“中医治未病”一般,从疫情一开始他就密切关注着家乡湖北的情况。去年12月,方邦江接到老家堂姐的电话,堂姐夫被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随后一个月时间里,他陆续接到了来自家乡的求助电话。方邦江让感染的亲朋好友把舌苔拍照发给他,又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病症下药。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人服了药后,病情有所好转。

我是湖北人,对湖北人吃什么、什么脾性、什么体质,我很了解。中医讲究一人一策,对症下药。我给每个人开出的方子,在剂量和内容上都会有所不同。”方邦江通过为亲友看诊的经历意识到,自己多年以来积累的理论,可以在这次的抗疫中大显身手。

为了观察中药临床效果,在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方邦江通过在武汉医学界的朋友,先后在武汉市同济医院、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基于其“急性虚症”、“截断扭转”治疗脓毒症的学术观念,开展了多中心对照研究,显出了一定的临床疗效。这些经验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有较大指导意义,方邦江将它们都纳入到雷神山医院的治疗方案里。方邦江说,“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尤其是重症患者疾病的演变规律,我们初步制定了普通型和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期通过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开拓出一条治疗重症新冠肺炎的新思路。”

春节期间,方邦江放弃休息,作为主编之负责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控手册》,不久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也为此次在雷神山医院开展临床救治做足了实战准备。

一展身手,慢郎中治急症

刚抵达雷神山医院时,因接管的病区尚未完工,方邦江带领团队在完成岗前培训之余,搬运整理物资,进行病区工程验收、病房交接和实地流程演练等,常常忙碌到深夜。“我们队员们不仅工作能力强,也都很有奉献精神,最近武汉特别冷,但为了防控需要,也不能开空调。为了保证病区按时启用也是连轴工作,但没一个人叫苦叫累,为了早日抗疫成功,大家都干劲十足”,方邦江说。团队此次随行带着的装备配置,除了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还有艾灸、针灸等中医医疗器具,以及中医药救治、康复,包括心理干预的有关药物等,为更好地在前线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雷神山工作的方邦江

220日下午1330分,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C5病区)开始收治第一批患者。该病区共有48张床位,由龙华医院分队和上海市中医医院分队共同负责,主要承担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病区在开诊首日就收治了46个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身体底子差、情绪不稳定等情况,病区推出了具有安神定志、提高免疫力功效的中医功法治疗,“症状轻一点的可以站到床边练,重症的也可以卧床练,坐着、躺着都可以,我们都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方邦江表示,队员们已经将相关功法指导做成网络版,并将二维码贴到每个病人床边,扫码即可跟着练习。此外,病区还向病人发放了对证的香囊,运用无烟艾灸提升病人免疫力。考虑到很多重症病人面临呼吸衰竭难题,方邦江提出通过针灸减少或替代机械通气。得益于他的大胆决定,原本病情严重急需气管插管的病人,转用针灸辅助呼吸机治疗,病情很快好转。

患者接受电针仪治疗

中药汤剂是中医的“看家本领”,方邦江说:“很多人对于中医的印象,都是慢郎中,是治未病、治慢病的,比如开膏方调理慢性病,实际上中医在治疗急病和传染病上一直都能发挥巨大作用。”根据前期积累的经验,方邦江提出了治疗新冠肺炎“表里双解—截断扭转”的防治策略,拟定“败毒截断方”并应用于临床。新冠肺炎最常见的重症和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在中医里属“温病”范畴,其关键致病因素是“毒”和“瘀”,基于中医“温病下不厌早”和“六腑以通为用”,早、中期采用荡涤“毒”邪、“急下存阴”,以顾护正气,既病防变,快速截断恶性发展趋势,这是“截断扭转”防治策略。

方邦江师承已故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坦言此次抗疫提出“截断扭转”的治疗思路,与朱良春当年的教诲不无关系。“朱老师当年告诉我,要用辨证观、全局观来观察病人的身体,各脏器之间的联系,不能独立来看。用药时,救肾可能要先保肝,治肺也不能落下对其他脏器的关注。”新冠肺炎的重要特点是病程发展瞬息万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扶正,成为中医在此次抗疫中效果显著的一个重要思路。

方邦江针对轻、中、重型的病人,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贴在病区医生办公室的墙上。“我这个方子,是个基础方,我们的医生要根据每位病人病情的轻重来调整药方。”没来武汉时,方邦江就是用自己的方子治好了湖北老家的一些亲朋好友。

方邦江带到雷神山的中药冲剂

在我们重症病区,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率100%,中药治疗率100%,目前多数病人核酸检测转阴,明显好转。”在雷神山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方邦江的信心越来越强。他说:“中医方法只能治疗慢性病,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武汉的一线,才工作了两天,活生生的案例就摆在我们面前:即使是危重病人,只要用对了药,某些病人是可以避免上呼吸机之苦的。用中医的方法,也可以挽救生命。”

看齐疗效,中西医同向攻坚

225日下午5时,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首例治愈出院的患者走出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科五病区,更令人振奋的是,病区里的46位患者,经中医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第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已呈阴性,其中,最严重两例危重病患者采用“截断扭转”防治策略,一例患者趋于痊愈,另一例病情较前明显好转。

我们中医很荣幸也有信心参与雷神山医院的重症救治。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必须一切向救治效果看齐。”方邦江说,所以,中西医应该有机结合、共同承担,在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抢救危重病方面,西医同行比中医来得更多。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有效方法还是积累出来了。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借鉴。我们希望在一些高风险、副作用大、疗效不确切的西医办法方面,积极探索中医药替代方法,让患者救治效果最优化。这就是中西医结合攻坚的意义。”

除了身体机能的改善与恢复,方邦江还强调心情对于病患恢复的重要性。近来,方邦江在病区内推广由龙华医院贾立军领衔制作的“现代冥想新冠肺炎辅助康复专辑”,帮助患者更为积极乐观地看待疾病,促进疾病康复,这段音频已成为雷神山中医医疗队给病患调整身心的好帮手。

目前由方邦江教授发起、参与的《基于“截断扭转”策略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有龙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多家单位参与,从实验的方法生命指征的判定,到评价标准,都严格按照现代医学的标准进行设计,而药剂的内容,则是依据中医的理论制成的颗粒冲剂。这也是方邦江认为的中西医结合的正确打开方式。

赴雷神山之前,方邦江赶制了面向全校师生的疫情防控公开视频课。为了第一时间和学生们分享在雷神山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疾病的心得,他再次请缨上阵在线讲授《中医内科学》,希望学生们增强信心,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培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龙华临床医学院方邦江老师讲授《中医内科学》

作为湖北人,看到疫情笼罩下的武汉彷如空城,方邦江的心里很痛。特别希望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尽快把疫情控制住。医生是我的职业,我不想做英雄,但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像天使一样,尽我所学所能,把更多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救治回来。(来源:上观新闻、新民晚报、新民周刊、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