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text

中医前线日记 |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樊民:病人的健康和平安,是我们医疗队最大的心愿

从大年夜启程的那刻开始

他们分批抵达武汉

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湖北、武汉成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关键时刻

他们以坚毅的信念、果敢的行动、无私的奉献投身疫情一线

持续奋战,接力拼搏

无愧为最美逆行的杏林白衣战士!

让我们从这一篇篇日记里,

致敬勇士!鼓舞信心!

因为我们坚信,胜利即将到来!

2月15日,接到出发前往武汉的通知后,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医院派出的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出征仪式。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樊民是医疗队的医院分队队长,他和队员们一起宣读出征誓言,然后带着大家奔赴机场,随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

此次出征的医生都有十年以上的从医经历,中西医临床诊治经验丰富。樊民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20余年,作为共产党员的他,还是一名有着28年军龄的转业军人。2003年非典肆虐,他应召北上,参与“小汤山”抗击非典的救治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他远赴四川江油,不顾余震危险,克服艰苦救死扶伤80余天。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经历过两次生死救援考验的樊民几乎是本能地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对他而言,每次救援只是忠于个人职业准则与信仰,尽医者应尽之事。樊民说:“看到医院公布的出征名单里有我,心才安定了下来。很庆幸!很光荣!我入选了!”

带着“兵”们“白手起家”

一行人抵达武汉驻地,整顿好各项事宜已经是凌晨三点。雪后的武汉,天气尤为寒冷,因为疫情原因,宾馆的房间里不能使用中央空调,即便加了两床被子,樊民仍觉得冷,他强迫自己赶紧休息,因为战斗就在眼前了。

第二日,樊民被任命为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C7病区)主任,该病区由曙光医院和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一起接管。樊民带领队伍迅速调整状态、投入战斗,在两天时间里,医疗队队员们接受了HIS系统培训及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在宾馆里练习穿脱防护服并全部通过考核。彼时雷神山医院新病区建设刚完工,尚无医疗设施,医疗队的核心成员就当时病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形成共识,为下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手病房后,樊民带着队员们各司其职:申领物资、搬运家具、铺床整理、物品消毒……大到电冰箱、文件柜,小到微波炉、办公用品、被褥床单,每件物品都是他们亲手搬运的。为了早日收治病患,每个人都加倍努力。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病区内的设施终于基本到位。

樊民为病区开放做准备

和“战友”一起为年轻人“开路”

2月19日一早,前往雷神山医院的班车里相较往日略显安静,医疗队队员们都知道“大考”要来了。樊民和在“小汤山”的“老战友”、曙光医院护理部主任卢根娣不厌其烦地带领队员们熟悉确认院感工作流程和细节。“男更衣室卫生间要抓紧修”“负压病房的门一定要锁上”……

开诊前对病区做最后的检查

下午四时,接收病人的指令下达,“实战”开始,队员们按照流程换上了防护服。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副队长、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李斌在樊民的防护服上写上“樊大侠”三个字。樊民笑着说,“大侠不敢当,可还是觉得蛮霸气的。”有的队员在防护服背面写上“武汉加油”,有的在肩膀处画了张笑脸,队员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为病人打气,也是为自己鼓劲。

樊民回忆当年在“小汤山”时第一次进病房:“就要推开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的那道门时,我真觉得手上的门把有千斤重,腿像挂了沙袋一样,虽然可能只有一两秒,但我感觉过了好久。”这一次,从更衣室到病区,一共有6道门,为了缓解紧张的氛围,樊民邀请卢根娣打头阵:“来,卢主任,我们两个老战友,带着姑娘们一块出去。”这句话获得了队员们的赞许,也许就是这样,“樊大侠”成为了他的江湖尊称,“现在朋友圈都喊我樊大侠”。

因为准备周全,病区收治病人的过程忙碌而有序,仅仅2小时,病区的48张床位就收满了病人。令樊民感动的是,病人们得知接管病区的是来自上海的医疗队后,都表示了放心和信任,这让樊民对战胜疫情有了更大的信心。

打好中医“组合拳”愈身心

许多病人在入院当天就关心自己能不能吃上中药。在樊民的带领下,医疗队给所有病人都分别开出了中医治疗处方,让所有病人都喝上了具有海派中医特色的中药汤剂。除了中药汤剂,医疗队还带去了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最具特色的中医外治法,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提升疗效,不仅收获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也为病人带去极大的信心。

对于中医外治法的妙用,樊民谈到了病区里的一对夫妻,“丈夫主诉的症状偏重症,妻子的症状则相对较轻”,但比对丈夫病史及相关指标,就不难发现“夫妻二人主诉比实际重的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焦虑感过重”。因此,除了对症的中药治疗,病区还为他们安排了针灸和六字诀功法训练,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感。“中医不仅治疗身体还治疗心理。”樊民说,“这对夫妻对我们中医的疗效以及上海医生的专业能力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也相信,随着我们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最终一定能战胜疫情。”

医生们正在病人针灸

在岗在线上好“开学第一课”

在抗疫的第一线,也在教学的第一线,身兼医生与西医内科学教师双重身份的樊民在3月2日,通过线上在线教学与居家学习的学生们连线,上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他说:“我是医生,也是教研室副主任。今天早上是我的课,我应该在岗位上。”他与学生们分享了在前线抗疫的工作与感悟,介绍了中西医学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

学生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在抗击疫情中,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必须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而作为医学生,好好学习,打牢基础,才是我们能做的最有用的抗疫方式!”

樊民讲授西医内科学“开学第一课”

进驻雷神山医院的半个多月里,一批批病人康复出院。在病人可以活动的外走廊的墙壁上,全队所有医护人员的姓名贴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爱心,中间贴着医护人员对病人鼓励的话语和病区第一位出院的王阿婆写给医疗队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每每目送着出院病人被社区隔离车接走,樊民由衷高兴,他说:“病人的健康和平安,是我们医疗队最大的心愿!

(新民晚报、严道医声网、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