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夜启程的那刻开始
他们分批抵达武汉
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湖北、武汉成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关键时刻
他们以坚毅的信念、果敢的行动、无私的奉献投身疫情一线
持续奋战,接力拼搏
无愧为最美逆行的杏林白衣战士!
让我们从这一篇篇日记里,
致敬勇士!鼓舞信心!
因为我们坚信,胜利即将到来!
赵凡尘是我校附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2月15日下午,他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市中医医院分队的副领队,在虹桥机场集结,驰援武汉抗疫一线,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提供医疗救治。
2002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七年制专业毕业后,赵凡尘便在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平日里,他是一位好爸爸、一位好丈夫,爱好写诗与摄影,但穿上白大褂,佩戴上党徽,赵凡尘就是一名党员医生,面对疫情,他义不容辞,勇往直前,无畏生死,选择“逆行”。
疫情当前,并肩作战
2月15日下午,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在上海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集合,赵凡尘的太太严雪墀和12岁的儿子到机场送行。他与儿子一起举起了援鄂医疗队队旗,合影留念。
在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社区科护士的严雪墀坦言,这次离别是他们家庭的第一次,“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不论是我们夫妻,还是他们父子。这次可以说是第一次分别,但我们全家都很积极乐观。” 对于丈夫什么时候能回来,严雪墀表示他们之间不聊这个话题,“当然要打完胜仗才回来。因为知道他是为什么而去的。”
对于赵凡尘的“请命”,严雪墀早已料到。出发前,她拍着胸脯说,“病毒肆虐,医务人员责无旁贷,家里就放心交给我吧。”机场里,赵凡尘叮嘱儿子,要照顾好妈妈,照顾好这个家。之前,赵凡尘每天下班后,都会陪儿子锻炼身体,跑步、跳绳、骑自行车,儿子说会坚持锻炼身体,让爸爸放心。
2月19日,赵凡尘所在的医疗分队正式接管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工作非常繁忙。他却告诉家里当地交通便利、伙食不错,让妻子不用担心。严雪墀说:“他说好,就当他过得好。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他每次打电话回来都很开心。我们也告诉他我们过得也很好。” “现在我基本上不会主动联系他,因为知道他在那里也很忙,经常是全家等他打来电话。”
每天晚上想念丈夫的时候,严雪墀都会读丈夫在自己公众号上发表的诗歌。“从他住的酒店来回雷神山医院的距离有些远,他就会写诗打发时间。读了这些诗,我也可以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疫情面前,这对夫妻选择并肩作战。原本在社区卫生中心从事慢病管理工作的严雪墀主动请命参与中心疫情防控一线工作,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夫唱妇随”,他们从相濡以沫的夫妇转变成并肩作战的战友,源源不断地给予对方信任、鼓励和支持,“你在武汉抗疫最前线,我在上海坚守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了上海医务人员的风采。
是医生,也是党员
出征前,市中医医院就响应党委号召,鼓励广大党员、团员主动请战,以支部为单位成立了11支党员先锋队和8支团员青年突击队,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上亮明身份,立下誓言,冲锋在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赵凡尘作为内科第二党员先锋队成员之一,主动请战参与疫情防控。
“我是一名党员医生, 这个时候必须挺身而出。”看到招募信息的第一时间,赵凡尘请命参“战”。疫情发生期间,他时刻关注新闻报道,看到全国拉响一级防疫警报,他时刻等待组织召唤,奔赴抗疫第一线。“不光要有参加抗疫的决心,也要做好奔赴前线的准备。”父亲的话坚定了赵凡尘赴鄂支援的信心。
当飞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时,刺骨的寒风让赵凡尘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抵达雷神山医院后,赵凡尘就与队员查收、清点物资,直到凌晨3点才忙完。经过简单的休整,第二天就在未完全完工的工地上进行“临战”前集中培训,在病区里接受院感和病历系统培训,一忙又是忙到晚上9点多。三天紧张的培训后,医疗队于2月19日正式收治患者。“硬仗还在后面,再难也要坚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赵凡尘这样鼓励身边的队友。
近日,在三科五病区主任、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教授,该病区护士长、龙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陆巍的召集下,成立了由病区全体13位党员组成的雷神山医院C5病区“共产党员突击队”,赵凡尘成为C5病区“共产党员突击队”成员之一。
作为党员医生的他,总是提前到岗,不是自己当班时也主动要求进入隔离病房,帮助当班医生收治患者,把日常的诊疗工作做实做细。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怕苦不怕累,满怀热情地工作。
由于面对感控需要不能开启中央空调,在武汉寒冷的工作环境下,他总是以身作则尽量优先满足女同志需要。全队的物资没有到位时,作为副队长的他还要兼顾全队物资转运和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搬运工就自己上,确保全队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作为队内老党员,赵凡尘还发动其他党员及共青团员,在前期工作中站在第一线、干在最前沿,同时他逐个询问每个队员的实际困难,联系后方医院,解除每个队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雷神山医院的工作中。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困难,共产党员突击队就会出现。疫情防控战斗还在继续,他与其他队员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加倍努力,战胜病毒
《战疫》
作者:赵凡尘
汗湿衣襟心无怨,挥刀崭疫汉江边。
晨岚渐浓霞光起,更待樱开珞珈山。
除了完成日常繁重工作任务以外,赵凡尘还抽出时间学习新的HIS系统的使用,了解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及领药程序,并辅助病区主任建立系统中协定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病区有序运转。
此外,他还兼任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的秘书,协助上海领队、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管处处长刘华和副领队、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李斌做好队内管理和对外交流,同时利用工作间隙,发挥个人特长,给工作中的队员们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为大家留下一幕幕难忘的记忆。
雷神山医院目前收治的患者都是在其他隔离点或者方舱医院住了十余天的患者。这些病人因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少存在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赵凡尘在查房时尽量多与他们交流,缓解他们的紧张状态,提高他们战胜新冠病毒的自信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很大帮助。
这几天,在雷神山医院病房外的走廊上还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创作,有人在病房外的墙上画画、有人写诗,网友戏称“雷神山‘手绘画廊’开张”。这些画作都是由全国各地援助雷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手绘而成,记录抗疫的点滴日常,写着满满的祝福。
赵凡尘也是手绘墙的创作者之一,他将自己的诗作写在墙上,他说“这些书画展现的是他们工作的日常,更表达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希望这面墙不仅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带去轻松和温暖,也能够把这里的乐观精神传递给武汉之外的人们。”
作为一名在武汉抗疫前线的医生,赵凡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面对疫情,他加倍努力,争取早日战胜病毒,胜利凯旋。
来源:澎湃新闻、虹口广中、附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