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text

中医前线日记 |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李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海派中医人的智慧和力量


从大年夜启程的那刻开始

他们分批抵达武汉

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湖北、武汉成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关键时刻

他们以坚毅的信念、果敢的行动、无私的奉献投身疫情一线

持续奋战,接力拼搏

无愧为最美逆行的杏林白衣战士!

让我们从这一篇篇日记里,

致敬勇士!鼓舞信心!

因为我们坚信,胜利即将到来!

李斌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本次驰援武汉,他主动请缨,受命担任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副领队,于215日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支援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

李斌行医三十余年,也是此次医疗队中年纪最大的成员之一。出生于医学世家的李斌,师从中医外科专家、“顾氏外科”传人唐汉钧教授,1997年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外科工作。多年临床治疗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医者仁心仁术”的信念,以治愈患者疾病、减轻患者痛苦为己任,收获了病人的好评及中医界的肯定,先后荣获首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第十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出征时,李斌表示会积极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海派中医人的智慧和力量。

毫不讲究”的副领队、副院长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危难时刻,必须挺身而出,义不容辞!我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家庭负担比较小。我的爱人也是医务工作者,她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决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行医多年,李斌始终觉得被患者需要就是他的人生意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感到更应挺身而出。召必战,战必胜,作为副院长,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带队前往一线。

初抵武汉的夜晚天空正下着雨,但医疗队分秒必争,不敢耽搁,副领队李斌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带队整理医疗物资、开展业务培训,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第一天就忙碌到凌晨三点才休息。这位副院长一点儿也不摆架子,装满医用物资的箱子,他提起就走,和队员们一起整理物资、搬运设备,忙前忙后。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队员,只希望能尽早收治病患,缓解疫情。

开科前,李斌带领队员挤出时间再次检查了一遍病区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能尽快收治病患,他们顾不上吃午餐。有的直接把休息室的床铺当“餐桌”,有的坐在纸板箱上,还有站着、蹲着、坐地上的,可以说“毫无形象”“毫不讲究”,李斌也不例外。尽管很苦很累,但看着原本空空如也的病区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设施日趋完备,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随后,队员们利落地换上洗手衣、隔离衣和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口罩和手套,一个个都像宇航员。穿上衣服,谁也认不出谁了。在写名字的时候,李斌为了鼓舞士气,突发奇想在樊民的胸前写上了“樊大侠”三个大字,非常霸气,队里姑娘们看到了,忍俊不禁,欢呼鼓掌,也纷纷在自己和队员的防护服上创作。

在他和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下,原本还空空荡荡的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病房已准备就绪。219日下午,病区正式开科,迎来首批48名患者,这也是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收治的第一批病人。

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了。一辆辆负压救护车载着病人驶入医院,医疗队员主动接过他们的行李,忙而有序地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筛查,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带到相应区域入住。不一会儿,48张床位全部收满,其中包括5名重症病人。

我们第一时间给予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虽然带着手套切脉,带着护目镜看舌象,但并没有影响诊断。”李斌带领着队员查看了每个病患,一对一辨证施治,在最新版诊断方案的基础上“扶正救肺”,指导重症、危重症救治。

第二天一早,李斌带着早班医生查房时,向患者介绍了常规的治疗方案,也详细解释了海派中医特点的中医治疗方案。得知病区由来自上海的国家中医医疗队负责,有一些病人直接说,“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他们对医疗队工作的支持与肯定也给了医护人员极大的信心,李斌很感动:“很多病人听说我们是来自上海的医疗队,立刻就安心了,表示对战胜疾病有了更强的信心,这种信心也会传染给我们。”

这些病人中,有一位救护车担架送来的重症患者,她81岁,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基础疾病。虽然持续鼻导管吸氧中,但氧饱和度仍在下降。队里呼吸内科副主任王振伟迅速查明病情后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查房时,病人的症状得到了明显好转,在无吸氧的情况下,氧饱和度也能保持在95%以上。

对于这支队伍,李斌评价很高,“我们这支中医队伍,个个都是精兵强将。”队员学科组成以重症、呼吸、急诊、心血管科等为主,还包含重症、危重症救治相关的消化、营养等科室人员,他们技术过硬、年富力强,不少人参加过抗击SARS疫情,经历过汶川抗震救灾等考验。

除了药物治疗,医疗队“人尽其用”,龚亚斌和侍鑫杰医生会针对病人的病情和症状开展针灸治疗,王振伟向病情较轻的患者教授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六字诀”,帮助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其尽快康复。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队护士长张艳带领的护理团队也非常给力,年轻的姑娘们即便累到坐在凳子上起不来,也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看到这些,李斌深深地被感动了。

李斌和上海医疗队员采取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切切实实地治愈着患者,他们的专业、严谨和亲切,迅速提升了病人对海派中医的认可度和支持度,极大增强患者们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相信医疗队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披荆斩棘,迎来胜利的曙光。

雷神山里的“上海方案”

来到雷神山医院已一月有余,C7病区痊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全体医疗队员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越战越勇,再接再厉,力争在雷神山医院立起海派中医的牌子,把“上海方案”带到雷神山医院,与当地的救治方案相结合,形成海派中医救治新冠肺炎的特色,期待他们传来更多振奋人心的消息。

新冠肺炎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容易并发细菌感染。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扶正气、增强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的概率。我们在雷神山医院实现了中医药治疗覆盖率100%,实践证明中医药具有显著疗效。”李斌表示,在这场抗疫之战中,中医治疗从未缺席。

李斌与医疗队的医生坚持将中药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形成一套“组合拳”提升疗效。“所谓中医外治法,简单来说就是不吃药的疗法,比如针对有气喘、咳嗽的病人,可以使用针刺、针灸及外敷的方法;耳穴、敷贴等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此外还可以运用‘六字诀’等功法,起到调气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这些非药物疗法和西医方法可以同时应用,起到协同作用。

目前在雷神山医院中,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负责的每位患者都喝上了一人一方的中药汤剂。但是,对新冠肺炎病人开展中医外治法并不容易。“比方说针灸,因为带着手套,穿着防护服,取穴的时候非常困难,工作进度就会慢很多。”往往一次摸脉就要花上5-6分钟,需要加倍的耐心和细心,极大考验了医生的医术。

医疗队队员们每天轮轴转,一切以让患者早日痊愈出院为目标,每位医疗队员空下来都会琢磨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尽可能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尽快战胜疫情。在收治的患者中,有病情较重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阿婆,有紧张焦虑的中年患者,也有活泼阳光的青少年,队员们仔细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辨证论治开具汤药,实施针灸、功法等非药物治疗。见证着患者们疾病向愈直至出院,李斌和队员们无比欣慰。

牵挂着此前我校系统派出的作为上海市第一批、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的战友们,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副领队的李斌还同领队刘华专程前往驻地,为他们送上祝福及爱心物资。在这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方重逢,大家都十分欣喜。“阔别”四十多天,李斌看到曾经并肩作战的医院CCU护士长潘慧璘清瘦了许多,心疼地打趣到:“老潘,恭喜你,减肥成功了!”潘慧璘也难抑见到亲人的喜悦,说道:“今天太开心了,晚上一定能多吃两碗饭,补回来!”

C7病区,治愈的患者出院称为“毕业”,医生会说,“恭喜你,在雷神山医院‘学业修满、准予毕业’!”每每有患者“毕业”,他们都会感谢医疗队:“谢谢上海医疗队!谢谢你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近几日,全国疫情趋于平稳。雷神山医院接收了部分方舱医院的转院病人,变得又一次忙碌起来,但大家分工明确,配合娴熟,新一轮的战斗开始了,医疗队的每个人都充满信心。一位队员在日记里写下了:“武汉!请你一定好好的,我们和你一起加油,相信我们的众志成城,定能争取早日恢复到那些自由自在呼吸的日子!”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都会平安回家。来源:青年报、上海医药杂志、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