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下午,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市中医医院分队一行30人冒雨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启疫情防控“战斗”模式。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冯其茂是这支分队的队长,这次出征是为带领队员们在雷神山医院对新冠肺炎病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出中医特色,优化救治方法,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
秣马厉兵迎“大考”
为了更好地支援武汉“前线战斗”,除了防护物资、备用药品和生活用品等,这次出征市中医医院分队还随队携带了5台呼吸机和5大箱对症治疗的中药,包括医院专家自拟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辨证治疗协定处方1号方(疏表清热方)、2号方(清肺止咳方)。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在出发当天夜里到达驻地。市中医医院分队队员们在冯其茂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地查收、清点带到武汉的223箱医疗物资,直到凌晨3点才忙完。得知要与龙华医院分队共同管理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冯其茂带着队员们从修订制度到搬运设备,从操作培训到院感演练,和兄弟单位团队不分彼此奋战在一起。
“圆机活法”施良策
2月19日,病区正式开科收治首批病人。在国家治疗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新冠肺炎当前所在病区的发病特点,冯其茂和团队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危四类,对于轻、中度患者给予常规中西医治疗,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动态观察有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对于重症患者则予以24小时心电监护、持续高流量吸氧,时时观察,及时调整治疗。在由他们接管的床位上,新冠肺炎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高达100%。
冯其茂在攻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期间,导师是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心内科专家严世芸教授。严世芸的父亲正是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严苍山先生。出征前,严世芸特别跟冯其茂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严苍山曾在抗击流脑、乙脑的一线救治过不少病人,虽然到了今天,致病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抓住“圆机活法”的规律却是一样的。所谓“圆机活法”,就是要求医者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根据症状来灵活地制定诊疗的方案。
“中医的灵魂是进行辨证论治”,冯其茂解释道,“比如对于高烧和不发烧的病人,治疗方案肯定是不一样的。”来到前线后,他用心地观察每一位患者的身体表征。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穿着防护服戴上三层手套,切脉的难度大幅提高,为每位病人摸脉要花上5至6分钟。冯其茂强调:“这是对医生医术和心态的考验,要加倍耐心和细心。”由此他发现不同新冠肺炎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尽相同。雷神山医院有供应中药汤剂的条件,冯其茂用上了此番千里迢迢带来的中药材,灵活配比,对症下药,在改善病患持续下滑的生命体征,帮助病患恢复身体机能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病区继2月25日送走首位出院病人后,2月28日下午又有4位病人痊愈出院,中医药对于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优势,正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显现。
耐心疏导调情绪
冯其茂每天都会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进病区查房,他和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关注病人的病情发展。良好的心情对促进病患身体康复十分重要,因此,每天进出病房的医疗队员们除了确认病人们的各项身体指标,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抚慰病患焦虑的心情。冯其茂说:“很多病人来到这里,吃不下,睡不着,处于得病的恐惧之中,这样身体机能垮得很快。我们发现,那些心态好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的病患,其实恢复起来很快,因为这会给他们的免疫系统帮大忙。”2月28日出院的4位病人中就有一对母子。儿子刚被送到病区的时候,高烧39度,非常紧张,经过医护人员悉心治疗和耐心地心理疏导,状态调整好了,烧也退了,生命体征也很快趋于正常。母子两人相互照应,不久后就康复出院了。
远程会诊集众智
医疗队入驻两周后,大部分病人症状明显好转,少数病人仍处于逐渐恢复的平台期,还有病人刚入院时情况就不太好,需要使用呼吸机等设备支持治疗。3月6日上午,冯其茂通过远程连线坐阵后方的市中医医院专家团队,为病区收治的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开展多学科“云会诊”,并邀请严世芸主诊。在老师的指点下,冯其茂充分运用“圆机活法”,针对病机,运用整体方法治疗。该病人在经过精心调治后,肺部炎症明显吸收,症状改善,已于日前康复出院。
3月10日,习总书记专程赴武汉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冯其茂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是我的信念,‘救死扶伤,保家卫国’是我的荣光!春暖花渐开,阴霾正散去。武汉必胜!中国必胜!”在冯其茂心里,他来武汉是为了救死扶伤,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是他的责任。出征已经满月,50多位病人陆续康复出院,冯其茂为此感到骄傲:“病人出院,是我们最欣慰、最高兴的一件事情!”(来源:上观新闻、话匣子、附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