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text

中医前线日记 | 龙华医院吴银根:耄耋老人 再上“战场” 担当抗疫工作坚实后盾


吴银根是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共产党员的他担任了上海市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组长,主持制定《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拟定了“肺炎清解颗粒”医院自制制剂,积极参与疫情防治工作。

从医从教56年来,吴银根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自2003年起,他多次参与了SARS、人禽流感、H1N1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任上海防治呼吸道传染病中医专家组长,指导防治工作,为推动中医药参与突发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说:“我很感激我能做医生,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从中可以找到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耄耋老人,勇上战场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袭来。当时,上海市卫生局成立上海市防治小组,强调抢救治疗工作必须中西医结合,吴银根教授担任小组成员并兼任上海市防治SARS中医专家组组长,主持中医药小组救治工作,制定预案,修订诊疗方案,成为上海市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的中医师。

十七年后,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的第一刻起,这位耄耋老人再上“战场”。尽管由于年龄原因,吴银根没有直接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但他作为上海市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组长,凭借多年的临床工作和参与传染病救治的经验,主持制定了《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根据疾病临床表现拟定了“肺炎清解颗粒”医院自制制剂。自小年夜起,他便多次参与市卫健委组织的专项讨论会议,赴疾控中心参加救治方案讨论,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面向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的在线培训,成为抗疫工作坚实的后盾之一。

科学引导,理性面对

疫情当前,网络上流传着各种真伪难辨的消息,让人们不知所措。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了解科学防控知识,吴银根放弃了春节假期的休息时间,在做好中医药临床救治指导工作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要点。

128日,他参加了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的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医诊疗方案制定的过程和中医药参与防控的特色优势。就不久前市民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现象,吴银根第一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参加电视节目录制,及时“发声”,厘清事实,科学引导,呼吁广大市民科学理性面对疫情。

他强调,目前对于中医药预防病毒并没有统一的方案和意见,预防效果也不确切,西医的预防手段也一样。双黄连口服液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等,并不主张健康人群大规模吃中药预防,更没有必要去囤药服用,胡乱服用还可能出现副作用。

针对大众关心的保健方法,吴银根称,最好的预防方法是避免和病毒接触,少外出、少聚会、戴口罩、勤洗手,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注意起居有节,情绪舒畅,饮食均衡,保持锻炼。

上海新冠肺炎治疗:中医药参与率95%

215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进行医疗救治。吴银根尽管无法亲临现场,也通过现代技术进行了多学科远程会诊。32日下午,龙华医院团队通过网络连线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的中医医疗队,为重症新冠病人提供救治建议。

根据患者肺部CT影像、舌象情况等资料,吴银根在连线中指出,目前患者胸部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完全符合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重型患者的诊断标准,治疗重点应在于改善喘促症状,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中医治疗主方可在中医经典处方“小青龙汤”基础上进行加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的贡献功不可没。据悉,目前上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痊愈病例中,中医药参与率达95%,汤剂参与率达70%。对西医来说,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而在中医看来,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是“疫病”,古已有之。吴银根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药治疗,考虑到各地确诊病例各有症状不同,在国家版基础上微调了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他认为“疫毒”可以分为湿毒、热毒两种。湿毒主要是轻型患者,热毒主要是重型患者。上海中医方案将确诊病例分为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后又根据临床变化,增加“肺气闭阻”型。吴银根介绍,上海在实际应用上,以几款经典方为基础,辨证论治达到良好效果,“一些患者肺部出现纤维化,经过治疗后,CT拍片病灶已看不见,但症状仍在,还需要进一步化痰补肾,这类患者我们新增了‘肺气闭阻’型,以此提供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发挥怎样功效?吴银根想起了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所提及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与新冠肺炎的症状非常贴合。重症患者伴有明显腹胀,通过中医内服、外敷、灌肠等方法,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针对“热毒型”,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两方“功不可没”。吴银根介绍,麻杏石甘汤,原载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在各类外感疾病中应用很广泛。

至于千古名方——承气汤,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也发挥了独到的功效。吴银根认为,承气汤分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多种,在此次疫情中应用较多的是“宣白承气汤”,肺是白色的,通过这一方名即知,宣白承气汤作用于肺部及大肠,在此基础上加以清热解毒方,为重症患者改善肠道功能,化解腹胀,改观整个治疗面貌奠定基础。

中药参与的良好疗效,同样也得到了西医专家的认可。上海市新冠肺炎专家治疗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表示,临床实践可见,中医药的参与对患者肝脏没有产生损害,一些因应用西药肝损伤的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很快恢复肝功能。

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就是做好中医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吴银根一直怀着敬畏的心态,他常说,他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就是做好中医。吴银根专攻肺系疾病的中医治疗,创制了“咳喘六味合剂”“止喘胶囊”等经验方,其中“温阳抗寒合剂对实验性哮喘豚鼠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温养补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探索”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对待病人,他耐心仔细,热心帮助病人解决疾苦,经常是提早开诊,延时结束。曾有一名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无法上楼去诊室就诊,吴银根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起身下楼,顶着寒风站立在旁,弯腰仔细询问病情,查看舌脉,安抚患者,让患者和家属在冬日里感受到丝丝暖意。谈及这个特殊“出诊”,老先生很淡然地对学生说,“做医生,就是要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吴银根强调要坚持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在减轻患者症状、促进痊愈、加快康复等方面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辨证论治,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在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展现中医人的责任和担当。

为了尽快抗击疫情,吴银根结合目前上海市的确诊病例,从中分析并总结经验,拟定了“肺炎清解颗粒”医院自制制剂。他根据《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推荐的方剂,结合疾病分期及临床表现,修改拟定方案,融合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及宣白承气汤等经典方剂,主要由麻黄、银花、连翘、牡蒿等药组成,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泻热通便之功,用于出现肺热、疫毒闭肺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此外,龙华医院感染科张玮主任医师也拟定了“麻杏清肺颗粒”制剂,用于湿毒郁肺型、热毒闭肺型肺炎。

近期,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用医疗机构制剂实施应急审批》的通告,对用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制剂实施应急审评审批或备案,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目前,这两个抗击新冠肺炎的医院自制制剂已获得备案许可,已经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来源:上观新闻、文汇报、附属龙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