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新年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石克华巾帼不让须眉,勇挑重担,奋战在抗疫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她不仅参与了院内外发热门诊新冠肺炎会诊工作,还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组中医专家,参与制定了《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
2月中旬,石克华入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西医专家,共同参与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这不是石克华第一次入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了。她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已有35年,有着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她就曾入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颜德馨和吴银根两位教授指导下,与上海呼吸科同仁并肩作战。2013年4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期间,她又一次深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中医救治工作。加上这次,石克华三次入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始终坚守在中医药防疫一线。
自拟处方收获显著疗效
“我是2月10日入驻上海公卫中心的,当时的状况,上海确诊了302人,其中出院只有48人,那时候中医的参与非常少,我们非常着急。”初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为了确保患者尽早用上中医药的治疗手段,石克华一刻也不得闲,每天参加专家会诊讨论,点评和指导中药处方。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病情,她基于上海中医诊疗方案,为轻型和普通的新冠肺炎患者制定了自拟基础方,随证加减运用,特殊疑难病人的中药处方更是要经她之手才传入病房。在石克华和全体中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仅在一周时间内中医药治疗工作便得到了全面开展,A1和A4普通病房的中医治疗覆盖率近100%,中药饮片的使用达到80%左右,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入驻第二周,石克华将中医治疗的重点放在了重症病房。病房里多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ECMO治疗的危重型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变化快,诊治难度大。石克华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参考肺部CT及各种检查结果,综合病房内两位医生的病情观察及处方意见,亲自拟方,逐步实现重症病房患者中药饮片使用全覆盖。随着中医药治疗的参与,病房里患者高热退了,腹胀缓解,肝功能显著好转,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接连出现。“有一位老先生,年龄非常大,是一个气管切开病人,在家属要求下给他中药治疗,一直坚持用中药治疗,这个病人的指标恢复得非常快,最后封管,出院了。”据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初步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的出院时间平均可以提前两到三天。有些采用纯中医治疗,效果也很好,没有发生死亡的病例。“在我结束公共卫生中心工作的时候,病人出院261个人,去的时候只有48个。”对中医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阶段成果。
“疏肝健脾”验证中药保肝实效
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对这些病人,专家组起初不太主张应用中药治疗,主要是担心中药对肝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对此,石克华以临床实绩证明中药的副作用其实并不大,如果中医辨证论治准确,中药不仅不会引起肝损,而且可以有效治疗肝损。A4病区的朱女士就是典型的病例,经过一周多的常规治疗后,病情虽然好转,但肝功能出现异常,不排除药物性肝损的可能,于是停用了部分西药和刚使用几天的中药,停药后两天复查肝功能显示,数值仍在高位。在这种情况下,石克华建议给予单纯中药汤剂保肝综合治疗。她与专家们共同商议后开出了具有清肺化湿、疏肝健脾功效的中药汤剂。患者服用汤剂后两天复查肝功能好转,症状明显改善,符合出院标准,次日提着两大包中药开心出院了。这不仅验证了中药保护肝脏的实效,也赢得了专家组对中医疗效的肯定。
抗击新冠是当仁不让的责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石克华直面严峻的疫情,奉献于中医药事业,在她的带领下,肺病科全体医护人员也积极投身于防治疫情的战斗中,有的第一时间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有的连续奋战在发热门诊排查疑似病例,有的连夜准备材料为全院做新冠肺炎防治培训,有的加入咨询专家团队提供互联网咨询问诊服务。在石克华眼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肺病科医生当仁不让的责任:“尽管困难重重,但大家绝不畏惧,一切从国家和医院的大局出发,舍小家,为大家!作为科室主任,为拥有这样一支团结奋进,扎实肯干的队伍而骄傲!”
这次战“疫”,像石克华这样的中医人还有很多,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中西医协同抗疫工作中,以行动展现了一名中医人的风采与自信,正是在众多中医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医自信的春雷被催响,盼春雷过后,疫情将散。(来源:新民晚报、东方网、附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