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text

中医前线日记 | 曙光医院吴欢:勇战疫情揽重任,热心劝慰解烦忧


除夕夜,万家聚,曙光巾帼踏征程。他乡歧路道险阻,挥泪遥祝君万安。”除夕夜,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吴欢在朋友圈里为首批援鄂队员饯行,也希望自己冲在前面,像战士一样听着冲锋号第一个去前线。

面对日益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驻守在医院大本营的吴欢做好了长期坚守战“疫”一线的准备,带上换洗衣服,24小时以院为家,一个人包揽了科室里所有的值班。为了让科里医生减少与病人接触,他自己冲在了“战场”前线。

冲锋陷阵揽重任

住院”一周后,吴欢接到了前往上海抗击疫情的桥头堡——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展工作的通知。正在门诊的他立即安排好手上的工作,以最快速度赶往市公卫中心。在那里,他作为中医专家组成员同各家医院的医生一起参与新冠肺炎病人的诊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共事,吴欢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他和其他中医专家共同制定方案、建立医患微信治疗群、确立中药代煎配送流程、完善患者中药治疗知情同意等。短短5天里,患者中药的使用比例从29.54%提高到90.57%。而经过与西医专家的沟通和对病人病情的全面掌握,吴欢管理的患者中药汤剂使用率更是达到100%

吴欢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工作

热心“唠叨”解心结

中药良好的疗效获得了西医专家的认同和赞赏,于是空闲的时候,许多西医同行会找吴欢请教中医问题,护士们更是围着他问个不停。吴欢是个热心肠,有问必答。他的热心还体现在为患者耐心开解上。由他收治入院的崔阿姨,刚入院时发着烧,言语间充满了焦急:“除了菜场买菜,哪也没去,怎么就被传染了呢?家里还有一位老先生怎么办?”吴欢认真听着崔阿姨的抱怨,并不时地开导她。

崔阿姨有糖尿病、高血压,之前一直药物控制得很好,得知这次住院有些药配不到,需要用其他药物替代,崔阿姨又开始忧心换了药,血糖会不会控制不佳?会不会出现肾功能损害?为此,吴欢立即咨询了内分泌科医生,帮她选择了一种替代药物。他还安慰老人,向她保证会监测血糖和肾功能。

此后,吴欢每天早、中、晚都会和崔阿姨聊天,询问症情,倾听她的诉说,告知她最关心的肾功能情况。不久后,老人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血糖及肾功能也都没有出现异常,精神越来越好,心情也很放松。

同事们调侃:“吴医生啊,就没见过像你这么唠叨的医生,你把我们这心理医生的活抢啦!”

吴欢天天都和患者们“唠叨”不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厌其烦地回答患者们问了一遍又一遍相同的问题,缓解了患者们的紧张焦虑害怕。

为什么要住这里啊?”

因为您体内有病毒啊。”

这个病怎么回事啊?”

这病啊就像肺结核,讲话咳嗽会传人。”

医生,我没什么不舒服,干嘛不让我出去啊?”

这就像一些乙肝病人一样,他没什么不舒服,但是他会传染别人。”

……

吴欢正在指导患者填写表格

慢慢地,虽然查房时医生们都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分辨不出谁是谁,但是患者听到吴欢的声音就能辨别出来:“你就是吴医生吧?”吴欢高兴地回应:“是啊,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问我哦。”

工作两周后,吴欢到了“退役”的时间,他却服从组织安排,将工作又延了一周,这也令他如愿以偿——看到自己负责的患者更加健康,并通过实际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看到父亲身上的责任和担当。

跟师学道传术业

吴欢的老师余小萍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爱徒:“他的心思细腻,往返市公卫中心的路上,总是思考问题并与我探讨,例如,如何取得患者信任更好应用中医药?怎样把握疾病用药?……一个个问题抛过来。”事实上,17年前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余小萍自己何尝不是这样,“我只跟他说一点,要对自己有信心!”作为首批赴市传染病总院支援抗击非典的中医药专家,余小萍在非典隔离区防治一线工作。期间,她侧重中医药诊疗思路,坚持辨证施治,中医药诊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受到一致赞扬。

2003年,余小萍出发前往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进入抗击SARS一线的第一人

17年过去了,得意门生吴欢“上前线”。余小萍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病人能受益,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想法、经验都要及早奉献出来。”每每空闲下来,吴欢就会将自己诊治用药的观察和思考,写成报告让老师指导修改,并分享给队友供大家参考交流。即便在医学观察期间,吴欢也不闲着,在线与学生开展案例分析讲课,将自己心得分享给学生,“师承,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的。”

科普义诊惠健康

作为医生,吴欢总是很忙碌。平时除了看门诊、开药、随访病人、做科研,他还花了大量精力投入到支援服务和医学科普工作中。

早在2005年,吴欢就响应组织安排,参加了第五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半年;20118月,吴欢又作为第十四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的队员,出征前往云南,在普洱市孟连县医院担任内科医生,在当地,他积极开展义诊,与当地医生共同进步,为不少当地患者带去了福音。

吴欢获评共青团上海市团委“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从云南回到上海不久,“闲不住”的吴欢又将目光投向了医学科普领域。从2015年开始,他主动联系社区、村委、企业、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义务进行“健康养生反谣言”讲座。东到奉贤五四农场社区,西到青浦金泽,北到嘉定外冈,南到松江永丰街道,从郊区农民,到企业白领,从幼儿园老师到团市委领导,通过吴欢生动的讲解,充分了解到社会各种媒介中充斥的健康谣言。他的努力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201711月,他获得了2017年市级“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优秀科普志愿者”一等奖。

说起吴欢,同事们除了纷纷翘起大拇指之外,偶尔也会担心他压力太大,“他实在是太无私了!”在平时工作当中,同事们都叫他“欢欢”,寓意是希望他的生活中能多一些快乐。可吴欢却说:“能开展这些工作,是组织对我的信任,通过这些工作,我增加了阅历,它们都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经历。”来源:上观新闻、附属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