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text

中医前线日记 | 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吹响疫情集结号,全院合力筑防线


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在疫情期间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全院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筑牢疫情防线。医院积极落实各项部署,坚守初心、牢记使命,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以实际行动全力战“疫”。

建章立制,守护天使

防控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感染科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随叫随到。根据国家诊疗防控文件精神,医院制定了“新冠防护与消毒”指南,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进行了9次版本的更新,及时转发至各平台让全院工作人员学习执行。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新冠防控督查表。根据新冠病毒样本采集要求,制定采样流程及采样人员须知等。个别重点部门,如感染科、急诊科、手术室、内镜中心、微生物室等,制定科室新冠肺炎防控预案。

培训考核无死角。医院感染科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进行新冠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等工作人员等进行重点培训,指导防护用品使用及防护服穿脱,做到上岗员工防护到位。对采样护理人员进行消毒指导和操作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联合医务处、护理部对培训效果进行网络测试。120日,医院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护理工作小组,由护理部主任葛燕萍担任组长,护理应急梯队24小时待命,组织岗前感控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做到分时段、分批次、分科室,既达到培训效果,又减少人员聚集,新冠防控知识培训和考核率均达到100%

白衣天使保护病人,院感战士保护天使。战“疫”未结束,防控的弦就不能有半点松懈。在医院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医院感染科坚守岗位,守护医院,为战斗中的天使们保驾护航。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门急诊楼、各病区之间都有他们来回奔走的身影,只为确保每个流程清晰明了,每个环节无一疏漏。

后勤保障,迎难而上

疫情当前,还有一群人在后方勤恳踏实工作,为一线战“疫”的天使做好后勤保障。

为规范发热病人的预检、收治,医院因地制宜扩展场地,进行发热门诊改建任务。面对春节期间施工单位和材料市场均停工停产的压力,医院总务处积极协调,实地查看,研究施工方案,联合多个部门在小年夜为发热门诊改建留观室,搭建候诊区域。

为强化保洁消杀构筑安全环境,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医院对各部门的消毒工作进行指导与督查,确保专人负责加强对公共候诊区域、卫生间、电梯等部位的保洁消毒。食堂及时调整膳食供应方案,全面实行套餐盒饭供应,做好菜品供应,由专人负责客饭登记、分类和发放工作,指定人员做好重点部门和各隔离点人员的送餐工作,多措并举守护餐桌安全。

医院严格控制医学装备部、药剂科、总务处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消毒防护物资,多渠道保障消毒产品的供应,想方设法守好物资保障关。特殊时期,没有装卸服务,后勤保障处就自己搬;没有物流服务,就自己去提货。院内中央空调全部关闭,取暖设备必须即刻落实到位。临床需要的终末浸泡消毒容器、成人尿不湿、湿巾纸等,都一并采购到位,并统筹做好物品领用分发。确保全院工作人员做好相应防护,保障职业安全。

呵护病人,责无旁贷

疫情期间,医院护理团队积极应对、周密部署、科学防控,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

医院护理部逐步完善并落实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流程和制度,采取轮流值班,每天在岗,24小时备班;做好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保障保暖物资、营养物品的供应,提供固定休息室;一线人员做到定期轮换,保持充沛体力,持续应战。

护理部主任葛燕萍、陈雅芳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对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室、医学观察病房的使用制定工作流程、统筹排班、申领物资、合理构建布局、人员培训督查。门急诊科护士长何芸芳,急诊科护士长张兵、施柳,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分级防护和不同区域医护人员防护管理;制定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完善应急预案、门急诊预检及发热门诊的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发热门诊护理质量督查表,制定隔离病房护士岗位职责。

外科监护室护士长孙亚慧加入医院隔离病房抗疫梯队,参与外科楼测温、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门急诊科护士长何芸芳是大家眼中的知心大姐姐,她总是唠唠叨叨地提醒,“回家每个人都要好好休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倒下!”

因为疫情的关系,患者家属无法来院探视,护士就加倍关心和照护,让患者放下戒心,与他们成为朋友。空调关闭,护士陆佳欢担心夜间气温骤降会让患者受凉,主动向部分有需要的患者分发毛毯,送去寒夜中的温暖。此外,陈涓等护士也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无偿献血,以另一种形式支持抗疫工作。

面对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她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始终乐观面对,用最坚定的眼神告诉所有人,她们无所畏惧,坚决完成使命。

为了患者,门急不停

疫情期间,医院的急重症外科、产科手术和急诊胃肠镜从未停诊。医院常年开设24小时急诊内镜绿色通道,为保障普通急诊患者和限期肿瘤手术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胃肠外科团队全员待命,查房、手术,门诊、急诊正常应诊,为普通外科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

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喷溅……这些操作让医护人员在每一次诊疗中都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医院完成了数例急诊内镜操作,确保所有成员零感染。主治医师汪军是一名转业军人,一天全副武装的内镜检查下来,工作服上浸透的汗渍书写下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笑说:“不管是退役前的‘橄榄绿’军装,还是一身‘白衣’的战士,我都责无旁贷。”

医院三楼的PICC门诊在疫情期间也依然忙碌。PICC静脉输液通道置管的患者多为肿瘤化疗病患,每7天必须维护一次,以确保导管通畅,防止感染。疫情期间,很多医院暂停了PICC门诊,这就让在年初一坚持开诊的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增加了近30%的门诊量。特殊时期的就诊护理,难度可想而知。但PICC护理团队严阵以待,迎难而上。七、八平米的诊室通常是从开诊到结束都没有间断,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做到一人一物,防止交叉感染。

同样在疫情期间没有停步的,还有医院针灸科。由于社区医院很多中医针灸科室停诊,医院接待了许多腰腿痛及面瘫急性期患者的就诊,为他们细心诊治。为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号召,医院积极开展门急诊、病房、手术等各类耳鼻喉专科工作,成为区内第一家开诊的医疗机构;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也成为区内首个定点入职体检的医疗机构,并于36日迎来首日复工入职体检。

山鸣谷应,共担抗疫重责。目前疫情控制已现曙光,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待疫情过后,再让我们一同相聚于樱花浪漫之季!(来源: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