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text

我校技术成果亮相第22届工博会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1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我校共有7项成果参展。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前往我校展位参观,听取我校技术转移工作及参展项目情况介绍。

910日,我校副校长王拥军在工博会高校展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时表示,我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教学与科研实力以及主要学科全国排名领先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强调产学研医用的结合,重视体制机制的创新,在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的提升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技术转移模式,学校的中医药自主创新、服务社会能力逐年提升。他指出,疫情期间,我校科研工作仍有条不紊进行,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全校上下非常重视本届工博会,希望把它作成中医药在疫情期间、在大健康领域一次科研成果的展示。

此次参展,我校主要围绕“中医抗疫”“中医防疫”“医养结合”“创新中医”四个主题集中展出学校的科研成果,展示的成果有:中成药荆银颗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中医香疗在防疫中的探索及应用、净蘅漱口油、个性化中药智能制造技术、中医经方AI辅助决策系统、中药新剂型研究及质量评价、针灸教学仪器传承创新研究,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参展项目涵盖了中药新品、医疗器械、智慧医疗、大健康产品等研究领域,现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咨询。

我校在工博会上的展品中,中成药荆银颗粒和中医香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在结合各地出台的防治诊疗方案及中药方剂的基础上,积极组织项目研发团队开展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整理出高频芳香中药和药对,分别从传统熏香、现代香氛等方面,研发可适用于百姓日常清洁养护和防御外邪的中药芳香健康产品,有力探索中医香疗在新冠防疫中的作用。现已探索草本抑菌、草本保卫两类配方,涉及消字号清洁类产品、妆字号养护类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在发挥中药抑菌、抗病毒、培元固本、提高免疫等方面进行有效应用。

荆银颗粒具有疏风透表、清热解毒之功,可有效治疗肺经风热以发热、恶风、咽痛、咳嗽为主症的呼吸道疾病,且具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对重症流感亦具备防治作用,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应用40余年的院内中药制剂荆银合剂。疫情期间,我校援鄂医疗队对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的56例患者入组参与荆银颗粒的临床研究,服用一周,结果表明主要症状明显改善,63.41%病例肺部CT明显吸收,阻断普通型向危重型转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位重症患者通过荆银颗粒2tid,配合针刺、吸氧,分别治疗17天和20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本届共有境内外69所高校携成果亮相工博会,作为新产品新科技的源头所在,高校展区成为工博会的一大亮点。通过工博会平台的展示,有效推进了各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工博会历经20余年发展,已成为助推全球工业技术、产品交流和交易的重要平台。产学研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