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text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材方向)4个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被山东省确定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铸造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资源循环与利用4个二级学科)和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泉城学者1人。

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研究生70余人,就业率95%以上。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关于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工艺及应用的综合性专业,主要分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材料表面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涵盖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相检验和无损检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材料表面的涂镀与装饰,功能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该专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之一,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核心专业)。

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材料学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从事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的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包括材料成分和缺陷分析、产品无损检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等;能够从事金属材料及常用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作,包括各类金属和非金属产品的电镀、器件的表面涂装,及其工艺技术管理和质量检验等。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基础力学、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分析化学、电化学原理、热处理原理及应用、热处理设备、材料测试技术、无损检测、金属材料学、热工仪表及控制、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腐蚀与防护、电化学与电镀工艺、物理涂镀技术、涂装工艺与设备等。

该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拥有实验仪器设备1100万元,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就业方向:建筑、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行业的企业、研发机构,从事材料的选用、制备与加工,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材料性能测试,生产与技术的管理等工作,还可以报考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生进行深造。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项目的建设专业,依托本专业建有山东省材料加工工程重点学科和山东省铸造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专业办学层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液态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塑性成形及模具设计”两个稳定的培养方向,并且各方向特色明显、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学生在各类竞赛曾国家级奖励3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论文10余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物理化学、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及热处理技术、传输原理、铸件形成理论、塑性成形原理、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造工艺学、铸造机械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性成形设备、模具制造工艺。

就业方向:从事材料液态成型、塑性成型及相关行业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管理,以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发展前景广阔。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该专业是一门集电子电工、机械制造、材料学、工程力学、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以培养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基础,进行焊接技术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可从事焊接产品的设计、工艺开发、质量检验及生产管理等诸方面的技术工作。学生在校期间还可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并获国际认可的证书。该专业依托于山东省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拥有材料加工工程硕士授权点和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培养领域。

培养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向山东地方建设及制造行业的发展需要,以钢结构、工程机械焊接制造及建筑安装工程技术为重点,培养掌握材料热加工基础理论和焊接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焊接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诸方面工作的具有优良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成形基础、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冶金学、材料加工原理、焊接电源、焊接方法与设备 、焊接结构生产、材料焊接性、焊接质量检验与评价、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等。

就业方向:在钢结构制造及工程安装、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锅炉压力容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行业,从事焊接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检验、科研开发及工程管理等工作。

发展前景:焊接技术应用广泛,但目前我国的焊接自动化率较低,国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逐渐在各个行业推广自动、半自动焊接方法,现已初见成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近期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一门基础工业制造技术,焊接技术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对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必将逐年增加,该专业的学生将大有所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筑材料方向)(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创新实践中心”的建设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项目的建设专业。

本专业立足于建筑工程行业,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要求,以无机功能材料和混凝土、装饰、节能保温、防水等建筑材料的教学为根本,以绿色建材和装配式预制建材的教学为特色,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的组成、制备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间的基本规律;掌握配方、生产工艺及工程应用的专业知识;具备对无机材料或建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具备进行建材施工、物资管理、建筑质量控制与检测、安全监督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材料学科为主、土木学科为辅,培养具备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无机功能材料和建筑材料的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检测、施工的基本方法和工程应用技术,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检测以及工程物资和施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主修建筑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成型基础、材料测试技术等基础课和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混凝土学、建筑结构材料、建筑装饰与功能材料等专业课。提供建筑施工、3DMax室内效果图设计、工程物资管理等选修课程。

毕业去向:面向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教育、设计等机构与无机材料或建材相关的岗位;面向科研院所或企事业单位的无机材料或建材产品研发、生产、质检岗位;面向房地产开发、土木工程施工的相关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监督检测行业的相关岗位;成绩优秀者可攻读材料学、结构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深造。

发展前景: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产业化的高速发展期,在房建、工建、市政工程、管桩工程、混凝土构件制品和绿色建材领域急需无机功能材料和建筑材料专业人才,学生就业后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