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以交通行业为依托,面向汽车及动车制造、车辆零部件设计与加工、自动化机电设备制造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等行业企业,培养具备机、电、液、光等现代制造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现设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5个专业。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特色鲜明。以车辆前市场为主体,以动车及农用车制造相辅助,辅射电子制造业的专业建设格局。其中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山东省“3+2”本科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是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学徒制试点专业。现建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教师主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
机电工程学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师生中倡导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及学风,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立了机电产品创新、复杂零部件设计与创新、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机电设备维修、电子设计、机器人等兴趣小组,学生的课余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比赛,获一等奖27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0项。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机电工程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不断扩大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与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中通客车、福田雷沃、唐骏欧铃、华泰汽车、潍柴动力、歌尔声学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及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专业简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2010年“山东省特色专业”、2013年“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工程”被列为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2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9人,拥有30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本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师主参编教材9部,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7项;公开发表各类论文80余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近三年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获奖项20余项。该专业创建“四阶段”的实践教学平台,拥有校内实训室13个、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2个、校外实习基地21个。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加工工艺编制与工艺装备设计、质量控制及企业技术与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1)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
(2)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艺装备设计;
(3)机械加工技术管理及工艺实施的现场管理;
(4)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生产技术与管理;
(5)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与AutoCAD、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产品三维设计、逆向工程、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电气控制与PLC、车间生产管理、测绘、机械加工综合训练、产品创新设计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机械装备、电子及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加工工艺编制与工艺装备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与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
本专业社会人才需求: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山东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建立起以汽车、机床、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等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制造业迅猛发展,以潍坊市为例就有8000余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更有潍柴动力、歌尔声学、福田雷沃国际重工等知名企业,每年对机械制造类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达10万人。在十三五建设期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该产业将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性技能人才,给机械制造类从业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创新与推广,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跟高的要求,社会迫切需要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
专业简介:机电一体化专业是2012年“山东省特色专业”、2013年“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2015年“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30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高级职称比例34.6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96.15%。本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共享课程资源库5个;教师主参编教材6部;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公开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得2014年国赛“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项目二等奖,2012年国赛“数控机床调试与升级改造”项目二等奖,近三年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获奖20余项。
专业现有电工技能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传感器应用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拥有自动化生产线、机械设备装调、工业机器人等校内实训中心。与歌尔声学、魏桥铝电、青岛四方车辆厂等大型企业共建2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建设立足交通,面向汽车制造、智能制造等行业,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深受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的安装与匹配,智能化工控设备编程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1)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的能力;
(2)具有智能化工控设备编程与调试的能力;
(3)具有元器件选择、机械装调等机电设备的安装与匹配的能力;
(4)具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
(5)具有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基本技能、电子技术应用、金工实训、工程图的识图与绘制、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部件质量检验、机械制造技术、单片机调试与应用、电机驱动与调速、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自动线PLC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产品3D造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业机器人应用、车间生产管理等。
就业面向: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制造、机电控制、电子及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的安装与匹配,智能化工控设备编程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岗位。
本专业社会人才需求: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等十个重点领域的背景下,促生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的安装与匹配、智能化工控设备编程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山东省“3+2”本科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交通运输部示范院校和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中,该专业作为学院面向汽车前市场的专业群建设龙头专业,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目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1人,全部具备“双师素质”。现已建成发动机故障诊断、汽车底盘故障诊断、汽车转向系统、悬架与车轿、自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制动系统、全车线路、汽车检测、车身车架焊接、汽车装调等校内实训室。与一汽大众、中通客车、福田伽途、唐骏欧铃、华泰汽车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进行了广泛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探索。本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8门,共享课程资源库6门;教师主参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5部;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公开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学生近三年来参加国家及省级各类比赛获奖项20余项。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现代汽车装配与调试、车身焊接、整车性能检测、生产线维护与调试及车间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1)汽车车身焊接、检验能力;
(2)汽车装配与调试能力;
(2)汽车整车性能检测能力;
(3)自动化生产线维护调试及工艺装备设计优化能力;
(4)汽车生产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及AutoCAD、汽车构造、汽车电气、汽车零部件检测、汽车制造工艺、汽车车身冲压技术、车身焊接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检验与质量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维护与调试、新能源汽车技术、企业生产管理、汽车制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就业面向: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车辆制造行业,从事车辆装配与调试、车身焊接、整车性能检测、生产线维护与调试及车间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目前,汽车工业已成为山东省七大产业链之一,已形成商用车、乘用车以及发动机、零部件全系列、多品种、较为完整的研发和制造体系,成为全国汽车行业产品门类最全的省份之一。通过对一汽大众、北汽福田等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分析发现,不同规模的汽车制造企业都表现出了对于高职层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数控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数控技术专业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专业,本专业按照“德育为先,技能为主,校企融合,协同共育”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22名,其中博士、硕士学位以上16人,高级职称12人,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强的双师型素质教学团队。教师主参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2部;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建成《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等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教学质量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20余项;完成企业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2000余人次。该专业现有数控机床维修、CAD/CAM技术、精密测量等实训室10余个,普通机床加工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加工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与一汽大众、北汽福田、歌尔声学、天润曲轴、盛瑞传动、山东泰汽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数控加工技术方面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复杂零部件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工艺制定与编程、数控设备维修与改造、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和生产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
(1)识图与制图能力;
(2) 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能力;
(3) 数控编程能力;
(4) 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5) 数控设备维修与改造能力;
(6)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AutoCAD、产品3D造型、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质量检测、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机械装调技术、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机械CAD/CAM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现代市场营销、先进制造技术、企业管理以及金工实训、数控车削加工实训、数控铣削加工实训、加工中心操作实训、复杂零部件加工综合实训、数控机床拆装实训、顶岗实习等。
就业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机械制造、汽车、模具、军工、电子等行业,从事复杂零部件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工艺制定与编程、数控设备维修与改造、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社会人才需求:随着世界加工制造业转移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编程、数控设备维修、数控系统研发改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数控技术已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四大专业之一。随着区域内制造业产业升级,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潍坊,特别是以潍柴动力、福田雷沃重工、歌尔声学、天润曲轴等多家企业为代表,形成了快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先进工业和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工业机器人技术
专业简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5人,全部为双师素质教师。本专业现有电工电子、PLC、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及视觉系统等各类实训室10余个。并与山东迈赫机器人、上海博信机器人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生产、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1)工业机器人系统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
(2)常见工业机器人及工作站的编程与测试
(3)机器人及相关机电设备的组网控制、整体调试和检测验收
(4)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电产品的生产管理与服务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零部件质量检验、电机驱动与调速、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自动线PLC控制、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机器人工作站应用和维护、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人机界面系统应用、机器人机械系统装调实训、典型工业机器人系统综合实践、机器人自动线职业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
就业面向:本专业面向工业机器人制造业、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应用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生产、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社会人才需求: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占全球比重16.9%,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工业机器人逐渐成为一种标准设备广泛应用于更多行业。在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前景诱人,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 。机器人正在代替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的生产过程,而大规模工业 机器人的应用也催生了大量新岗位,包括工业 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维修等。同时,机器人制造商需求大量制造、编程与调试、安装与维护、销售等技术服务人员。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