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哈尔滨工程大学!

img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1979年6月,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由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和电子线路三个教研室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2001年12月,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为78.4%。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9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省“龙江科技英才”等各类人才各1人。Access(SCI源)副主编、美国应用计算电磁学学会ACES  Fellow各2人。截止2019年9月份,各类在校生2273人,其中本科生1451人,硕士研究生685人,博士研究生137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人。

学院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出版专著、教材100余本。近年来,我院共承担国家科技计划(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2项、技术基础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含特别资助)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博士点基金项目10项、省、市基金项目4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300余项。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43项。学院教师发表高被引ESI文章13篇,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近2100篇,申请发明专利近600项,授权发明专利260余项,组织学术报告会134场次,出版专著24部。

学院现设有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5400余平方米,建有电路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信号处理技术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室5个实验平台,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团队。2016年学院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按电子信息类招生,电子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专业方向,学生可在电子信息类自由选择专业,在3-6年内达到电子信息类任一专业的毕业标准即可毕业。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一流建设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培养具有电子技术、信息系统以及有关信息特性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以及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

通信工程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黑龙江省一流建设专业。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技术、通信网络、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毕业后可到与通信技术有关的部门,从事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和现代通信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近几年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升学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以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及民营企业等IT科技类企业为主,这三类单位占总就业人数的90%左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国防系统单位占总就业人数的80.3%,知名企业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大疆无人机、小米百度、腾讯公司、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等。就业岗位以软硬件研发、技术支持为主。我院学生普遍受到国内相关行业的欢迎,就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深圳、杭州、南京、哈尔滨、西安、青岛、扬州、武汉等大中城市,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目前,学院获批1项英国爱丁堡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资助项目,学院还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现有100余名学生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日本东京电气大学、韩国檀国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交流学习。

学院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几年来,有近千名学生参加了学科竞赛,100余人获国家一、二等奖,200余人获省级奖励,历届学科竞赛获奖率高达50%以上。由学院学生组建的科技社团“E唯”协会先后获团中央“百优大学生优秀社团”、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奖、中国雅虎网“超级社团”评选全国第三名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