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哈尔滨工程大学!

img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亮点

◆全国最早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校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四个二级学科方向


学院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端于“哈军工”时期的马列教研室,从“哈军工”建校伊始延续至今,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积淀了深厚底蕴。学院是国内最早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单位之一,1985年双学位班开始招生,1987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93年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体系规范,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学科方向,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B档成绩,其中人才培养质量位列第27位。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单位。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学科综合实力较强,师资力量雄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1人入选中央宣传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入选黑龙江省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1人获得“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得“黑龙江省模范教师”称号;3人入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入选黑龙江省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专家成员;1人入选教育部“择优资助计划”;1人入选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3人入选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计划”。


学科特色

学院专职教师在国家级重要媒体、CSSCI来源期刊以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多次转载,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一流课程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学院现有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即将牵头成立黑龙江省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科研到款600万以上,人均科研经费近2万。


专业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目标:

以培养“有信仰、有道德、有本领、有作为”人才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紧密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建设需要,致力于培养政治信仰坚定、道德品质及身心素质优良、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后,既能够继续深造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也能够在各级党政部门、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培养特色:

开设马克思主义系列课程,使学生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使学生具有深厚专业素养以及熟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课程,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科研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学院专业平台3部分构成)的学习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类课程、外语类课程、体育类课程、环境及工程类课程以及通识教育选修课等六类课程。旨在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牢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大类教育课程平台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教育部分,旨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专业平台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核心部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使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系统建立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知名教授

王景云,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承担4门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工信部党建专项重大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红旗文稿》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部分论文及学术观点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红旗文摘》等转载和摘编;出版专著和参编教材多部;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现兼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黑龙江省委意识形态工作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听课专家等。

陈坤,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6部,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模范教师等奖励5项;现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听课专家,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副会长、《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刘英杰,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在省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部;承担8项省级、国家级课题,获得校级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现兼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获“黑龙江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荣誉称号。

王林平,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部。承担省级、国家级课题7项,获得省部级校级以上奖励6项。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影响力提名人物”荣誉称号。

李世辉,男,法学博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政治学出站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权威报刊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其中2篇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4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被《红旗文摘》部分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等多项;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学科优秀成果奖2项,学会优秀论文奖2项;入选中宣部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会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辽宁大学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