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黑龙江大学研究生!

img

文学院专业介绍

文学院科学学位研究生宣传材料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原中文系)成立于1958年,是黑龙江大学成立之初就设置的几个系之一,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近万名本科生、研究生,成为在省内外知名度较高、影响较大的文科二级学院。在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学科评估结果中,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排名上升至第26位。
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现有7个二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分别是: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院还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一级学科授予权,现已有5个二级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分别是: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此外,文学院还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研究实践,使硕士研究生系统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强的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能力,成为基础扎实、思路开阔、具有良好素质和良好学风的语言教学和研究人才。
汉语言文字学设有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词汇、汉语史、方言学4个研究方向。开设的学位课有普通语言学、传统语言学基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学、汉语语义学、汉语史等,另有选修课方言和方言调查、现代语音学和音系学、社会语言学、文献学概要、计算语言学、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古籍专书导读、小学专书导读、《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导读等。
汉语言文字学的创始人是吕冀平教授。吕冀平教授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曾担任黑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黑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现为黑龙江大学资深教授。吕先生的弟子中,邹韶华教授、戴昭铭教授、马彪教授等也都是我国知名语言学家。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有5人正在主持或曾曾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整体师资力量雄厚,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设有黑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汉语研究中心,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东北处于领先地位。
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独立从事对外汉语、计算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设有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应用、实验语音学3个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方向是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研究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问题,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等。现代汉语应用方向主要研究现代汉语的变化发展以及在词汇、语法、修辞和使用规范等方面的应用。实验语音学是用各种实验仪器来研究、分析语音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人的发音机制、语音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特性、语音传入人朵造成听觉又通过神经系统来理解等过程。开设的学位课有普通语言学、现代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应用语言学、语音学和音系学等,另有选修课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义学、传统语言学基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问题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社会语言学、汉语规范化问题、计算语言学、偏误分析、HSK及语言测试研究等。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带头人是蒋可心教授。蒋可心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曾获国家首届对外汉语优秀教学奖和国家外专局改革开放三十年特殊贡献奖,主编国家汉办规划教材2部(十二册),出版专著《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在《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在蒋可心教授的带领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有5人正在主持或曾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三、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运用现代化研究和教学手段的能力,具有开展相应的实务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中国古代文学设有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与文化、宋金元文学与文化、明清文学与文化3个研究方向。开设的学位课有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研究、古典文学文献学、先秦诸子文学思想(方向一)、唐代诗文研究(方向一)、魏晋南北朝诗文研究(方向一)、词学研究(方向二、方向三)、戏曲研究(方向二、方向三)、金代文学研究(方向二)、小说研究(方向三)等,另有选修课古代文学研究动态分析、中古诗文研究、古代文体研究、宋代城市生活与文学、宋代诗歌研究、小说名家名著研究、明清短篇白话小说研究、明清小说批评研究等。
中国古代文学的带头人是杜桂平教授。杜桂平教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六个一批”工程理论类人才,2013年被聘为长江学者(黑龙江省文科唯一一位长江学者)。主要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中文学科评审专家、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以及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中国辽金文学学会、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等。杜桂平教授现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求是学刊》主编。在杜桂平教授的带领下,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整体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黑龙江省首届省级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设有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有较高水平、较大发展潜力、知识结构宏阔的人才。他们应达到:一、要弄通东西方哲学、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而获得对文学文本、文学创作的宏观透视能力;二、要养成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三、要在毕业前具备发表论文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设有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中国现当代乡村叙事研究3个研究方向。开设的学位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艺术研究、西方女性主义文论(方向一)、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方向一)、《不列颠百科全书》“艺术”词条解读(方向一、方向二)、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方向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研究(方向二)、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乡村叙事(方向三)、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研究(方向三)、“十七年”文学研究(方向三)等,另有选修课文化哲学、西方文艺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专题、中国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中国现当代作家专题、美学专题、孙犁研究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带头人是于文秀教授。于文秀教授为全国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龙江学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六个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黑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个人。主要兼职有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科顾委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特邀复评专家等。在于文秀教授的带领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整体师资力量雄厚,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黑龙江大学首批高层次创新团队,设有校级研究基地,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高级人才。具体目标是:一、专业知识扎实,基础雄厚,能牢固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二、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正确切入和选择研究课题;三、能说能写,动手能力强,口头和笔头都有较强的专业功底;四、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五、治学严谨,学风扎实,不骄不躁,实事求是。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设有欧美文学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研究2个研究方向。开设的学位课有西方文化与文学、中国文化与文学、西方经典、比较文学导论、比较诗学、西方文论等,另有选修课专业英语、中印希古文明比较专题、中国古代诗学史、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西方文学研究经典著作导读、比较文学研究经典著作导读、二十世纪美国诗歌、中国古代文论等。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带头人是张政文教授。张政文教授多年来在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等学术领域进行了富有创见性的学术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先后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30余篇。主要兼职有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外国文论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等。张政文教授曾任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在张政文教授的带领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整体师资力量雄厚,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设有校级研究基地,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六、文艺学
文艺学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目标是:一、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刻苦创新,具有为科学和社会献身的理想和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学术上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能够掌握本学科内的系统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完成学业后具有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教学工作、新闻出版等工作的能力。
文艺学设有西方文艺理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2个研究方向。开设的学位课有文学基本原理、西方文艺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读、中国文艺理论名著选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等,另有选修课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西方文艺思潮与文化、中西方艺术发展史、中西传统文化与文论比较、中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研究、文学艺术鉴赏系列讲座、中国文学专题、外国文学专题等。
文艺学的带头人是张奎志教授。张奎志教授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张奎志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10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著多次获奖。在张奎志教授的带领下,文艺学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5人均具有博士学位。整体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设有校级研究基地,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七、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培养目标是:一、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运用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方法,进行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二、熟悉古籍普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方法对古籍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三、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设有文学文献学、古籍整理2个研究方向。开设的学位课有古典文献学、传统语言学基础、文学史料学、校雠学、版本目录学、古籍整理概论等,另有选修课文学史与文论史专题、文献检索、文献学史/出土文献研究专题、文献要籍解题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带头人是李先耕教授。李先耕教授现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语言学会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员。李先耕教授把汉语史的研究与古代文献的整理相结合,对《诗经》及先秦诸子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在20世纪80-90年代所整理的《诗经原始》、《隐秀轩集》、《黑龙江志稿》等成果中体现了整理者的功力,获得同行学者的关注,曾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儒藏》中的《论衡》(31万字)的点校及研究工作。此外,李先耕教授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著多次获奖。在李先耕教授的的带领下,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4人均正在主持或曾经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整体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设有校级研究基地,在国内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