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黑龙江大学研究生!

img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专业介绍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无机化学学科介绍

无机化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黑龙江大学理工科最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无机功能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撑学科,学科成员全部为重点实验室成员。学科带头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付宏刚教授,。本学科已建设成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成员15人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7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5人,1人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3人被聘为“龙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有8人在国外从事博士后或访问学者研究工作经历,是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发展潜力与活力、朝气蓬勃、后劲十足的学科队伍。
本学科有三个居于学术前沿并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即基于能量转换过程的固体材料化学、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晶体工程和基于纳米结构的传感与催化材料化学。目前已经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培养模式,以无机化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人才培养层次为依托。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和合作关系。近年来,在研和完成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4的就有100篇左右,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多项,获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
本学科培养目标是通过研究生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工作,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沿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独立承担与完成科研课题。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毕业后成为高层次的科学技术人才,并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本学科的毕业研究生大多进入高校和研究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Material physics & Chemistry)专业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等构成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特色。本学科是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研究不同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设计、控制及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与相关器件,致力于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研究各种材料特别是各种先进材料、新材料的性能与各层次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结合的学科。

本学科是我校第2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3名,在我校的理工类专业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既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又注重材料的环境行为和先进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有机化学博士学科简介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它不仅是其他化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等必不可少的合成手段。我校具有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催化有机合成、有机光电分子器件、功能金属有机材料学等领域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各方向都建立了一支年龄机构合理、研究水平高、稳定的研究队伍,各方向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条件优越
本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生10人。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2名,现有的导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006年有机化学学科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 2008年获得省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资助,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人事厅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2010年获批省高校创新团队,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1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十二五”省教育厅重点学科, 2012年晋升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二层次。2013年再次获批黑龙江省人社厅优秀领军人才梯队。
科学研究成效显著
有机化学学科近三年来迅速发展,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目前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the Amercian Chemistry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Chemistry of Materials、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 收录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20篇,3到5之间的62篇。申请发明专利26项,其中授权8项。出版专著4部。相关工作得到了Advanced Materials、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Chemical Communications、ChemPhys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的高度评价,累计被他人正面引用4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48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0项,研究经费达600余万,另外申请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13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次,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次,哈尔滨市科技成果特等奖1次。1人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获批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横向课题经费300余万元。应用成果转产生的效益3000余万元。
专业特色明显,办学优势突出
研究方向1:催化有机合成 
主要从事配合物催化有机反应的研究,该方向的研究理念是将合成并结构表征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用于催化有机反应。并通过实验数据建立手性催化选择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联。为设计合成高性能选择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催化剂。
研究方向2:有机光电分子器件 
主要研究具有光电功能的有机分子基材料及器件。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光化学和有机电子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分子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自上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有机化学与材料学、微电子学等多学科高度交叉和融合的新兴前沿学科。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器件也被认为是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面对能源危机的重要技术储备。有机光电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不仅涉及材料的化学制备和物理改性等,其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材料的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和器件性能,获得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材料设计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和结构储备。
研究方向3:功能金属有机材料
研究工作集中在功能导向的设计合成和结构表征一系列有机稀土配合物和3d-4f异核金属配合物,研究所合成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分子磁性。建立性能与结构的构效关系以发现性能优良的金属有机配合物。这些性能优良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可以作为新型分子材料用于信息存储,显示,防伪,夜视等领域的应用。  

有机化学硕士学科简介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化学学科下设置的二级硕士学科,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之一。该学科是我院最早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之一,主要以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和有机合成为基础,研究方向的设置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并在金属有机功能材料、有机光电材料、药物合成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等研究领域奠定了很好的研究基础。该学科目前是省级重点学科,并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一流的实验室,为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生10人。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0名,现有的导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该研究生导师团队2006年获批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建设,2010年获批省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该团队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水平高、产学研经验丰富。
有机化学学科近三年来迅速发展,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在国内外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00余篇,累积影响因子达381,平均影响因子达到3.81。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研究经费达600余万其,另外申请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13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次,哈尔滨市科技成果特等奖1次。1人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获批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元。横向课题经费300余万元。应用成果转产生的效益3000余万元。
1.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化学
主要从事功能性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设计合成和结构有机稀土配合物,研究所合成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分子磁性。分子材料器件主要以有机电子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有机分子设计,以有机合成为基本实现手段,在有机化合物母体上进行多维功能化修饰,从而体现“多功能一体化”的材料设计思想,分别在稀土金属、过渡金属和重金属电致发光配合物、光电功能配位聚合物和芳香膦氧主体材料的功能性设计合成及其器件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 药物合成化学
研究具有生物活性新药合成与应用开发、药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绿色药物合成方法、天然产物全合成和半合成、药物的构效关系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包括新药的创制,药物合成路线的筛选,立体选择性合成、天然药物合成、绿色合成新方法、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等。本研究方向通过对新药的开发、新型合成技术的研究以及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为药物的创制与开发奠定基础,同时对有机合成的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催化有机合成
主要研究金属配合物选择性不对称催化剂设计与合成,催化选择性有机合成、催化偶联反应等。利用手性有机稀土催化剂,进行不对称催化反应,并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手性催化选择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联。为设计合成高性能手性选择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催化剂。研究催化有机立体选择性合成的新方法,催化合成的理论;新型偶联催化剂设计、合成新技术及相关理论,为功能性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简介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是化学与材料学科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我校具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高分子光电材料,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各方向都建立了一支年龄机构合理、研究水平高、稳定的研究队伍,各方向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黑龙江大学高分子专业成立于1970年。1997年开始研究生招生.1998年成立高分子材料与科学系,下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该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的高分子专业知识,掌握高分子合成、加工工艺方法、模具设计、应用与开发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的设计、研制和生产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黑龙江大学高分子学科获得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艰苦创业、团结合作、勇攀高峰的精神,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相结合的高分子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学科是我校第2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9名,在我校的理工类专业中,毕业生分配就业去向好,待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并成为单位的骨干人才。很多学生进入到清华,浙大,哈工大等重点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高分子专业的历年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校友,像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王利祥,九洲电气集团总经理赵晓红等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师生将以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去培养学生和建设地方经济而不懈奋斗。
环境科学硕士点简介

一、学科概况
环境科学学科于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94人。研究方向包括: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物技术。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总使用面积超过1500m2,拥有各类先进的数字化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求。
近几年,学科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7项,厅局级项目8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中国环境科学》等国际、国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68篇、EI论文24篇,出版著作9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省、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4项,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二、培养目标
黑龙江大学环境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具备高度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环境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和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方案设计、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较熟练翻译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毕业后可以从事环境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进入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进入企业和公司从事相关的日常环境管理工作。
三、培养优势、特色
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及选修课组成。设置的专业课程覆盖环境科学领域学科发展前沿,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前沿技术与现实需求结合。围绕培养目标定位,将 “高等环境化学” 、“现代环境分析”、“环境生物技术”、“环境规划与评价”等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环境功能材料”、 “环境科学专题讲座”、“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环境修复技术”等系列选修课。
2、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的建设,环境科学硕士点已具备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现在共有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多人具有注册环评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师、节能评估与能源审计师、环境监测上岗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所有硕士生导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均小于50岁。近3年,有2人次获校级先进工作者、13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次获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次获优秀学业导师等荣誉称号。环境科学硕士学科已经形成了“研、学、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研究水平高的硕士导师队伍。
3、实践实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等实践活动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及省级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为优秀硕士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提供必要条件。
四、毕业后发展前景
本学科在注重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内涵,改变环境科学学科培养模式偏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做法,加强应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优秀的高层次环保人才。已经毕业的40名硕士研究生中,有7人分别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其余33人的就业单位涵盖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等多个地区,就业领域包括中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省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监测站、环境监察局、各类环保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视。
 
化学工艺学科招生宣传材料

化学工艺学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
1. 培养目标
化学工艺硕士学科的研究工作立足于解决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环境友好化工过程相关的新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新方法的创立与研究以及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过程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培养目标是使本学科的研究生掌握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应用能力,能在化工、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化工及相关学科的高级研究人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2. 培养优势、特色(培养条件):
本学科的学制3年。本学科是黑龙江大学与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联合建设的,可以享受大学和研究院双方丰富的师资资源、仪器设备及试验基地等资源。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依托国家科技部“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高效转化的化工过程与技术”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及中俄联合催化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形成对内与省级科研院所及国家大型企业合作、对外与俄罗斯科学院的多家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特色的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现已经建立起一支学科队伍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研究水平高的硕士导师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环境友好催化剂与催化技术;
(2)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技术;
(3)精细石油化工产品开发工艺与技术。
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完善,包括第一外国语等学位公共课、催化原理和现代化工分离工程等学位基础课、高等化学反应工程等学位专业课以及选修课。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师资队伍精良,学科带头人吴伟教授是国家科技部“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本学科的导师在近年来主持完成由硕士研究生参加的二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俄政府间合作项目、省市级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自然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获得由研究生参加的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化工、催化及材料等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发表由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80余篇。
本学科的研究生通过参加实践实训环节以及参加由指导教师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的合作科研项目,有效地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在读研期间就有机会接触社会,为毕业时寻找适合自己并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学科由于依托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具有良好的大型仪器设备保障条件,为高质量地完成硕士论文提供保障。
本学科的研究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用人单位的重视,毕业后就业的单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南京、大连等城市以及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省份的其它城市的研究院、设计院、高等院校以及外企、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的研发中心或技术管理岗位,部分毕业生又在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应用化学学科简介

应用化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精细化学品、功能有机配合物与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的二级学科。应用化学研究内容包括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应用、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稀土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制及相关的理论研究等。它与化工、电子、能源、材料、环境等工程技术有紧密联系,并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等学科相互渗透。研究方向主要有精细有机化学与技术、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艺与应用、高分子胶粘剂化学三个研究方向。在医药、农药、非线性光学材料以及光盘存储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各方向都建立了一支年龄机构合理、研究水平高、稳定的研究队伍,各方向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11名。
精细有机化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向是研究有关医药、农药、表面活性剂、染料、颜料等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工艺和工程技术,包括精细化学品的应用技术、精细有机合成及催化技术、手性技术、金属有机化学等。研究工作立足于精细有机化工领域发展前沿,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发研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产业化前景的创新产品和新剂型技术。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精细化学品实现产业化,为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目前非线性光学领域、信息存储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开展新型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信息存储材料及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等研究工作,并研究其性质与结构的相关性问题;开发新一代非线性光学材料、信息存储材料。研究工作立足于光学领域及纳米材料领域发展前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发研制出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功能材料。此项研究具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针对高分子胶粘剂化学新进展,开展粘接原理、配方设计、耐久性能和被粘接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 研究工作立足于高分子胶粘剂化学领域发展前沿,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发研制的高分子胶粘剂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产业化前景。新型高分子胶粘剂的研制与开发不仅可以还可以推动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还可以满足工业技术发展的要求,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为德、智、体全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学科的学位公共课程包括主要是英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基础课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品分离和现代有机结构分析。学位专业课有精细有机合成新方法、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现代有机合成设计。而每个研究方向的选修课则是结合老师的科研方向而设置的,如精细有机化学与技术方向的选修课包括金属有机催化。绿色精细化学品开发技术。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艺与应用的选修课主要包括酞菁化学和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其它教学环节里面设置了教学实践。
由于在学校的时候在有机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学生毕业后工作比较好找,在社会中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应用化学学科所培养的毕业生中有一部分人在从事药物开发、教学、仪器公式的新仪器开发、售后,也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工业催化学科

工业催化学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

1.培养目标
工业催化学科立足于解决化工与能源催化、绿色催化、环境催化等领域中与催化技术相关的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工艺开发与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高级研究人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的研究生在工业催化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业催化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熟悉工业催化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学科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备独立担负工业催化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能力。
2. 培养优势、特色(培养条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实训等
本学科的学制3年。本学科是黑龙江大学与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联合建设的,可以享受大学和研究院双方丰富的师资资源、仪器设备及试验基地等资源。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依托“高效转化的化工过程与技术”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业催化硕士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研究水平高且稳定的硕士导师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有:
(1)化工与能源催化;
(2)绿色催化;
(3)环境催化。
本学科具有包括外国语等学位公共课、催化原理和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工艺等学位基础课、催化剂研究方法与催化剂表征等学位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的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专门理论知识培养的师资队伍精良,学科带头人白雪峰研究员是黑龙江省工业催化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本学科的指导教师近年来主持完成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等二十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化工、催化及材料等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研究生在学期间通过参加实践实训环节以及参加由指导教师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的合作科研项目,有效地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在读研期间就有机会接触社会,为毕业时寻找适合自己并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本学科由于依托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大型仪器设备保障条件,为高质量地完成硕士论文提供了有力保障。
3.毕业后发展前景
催化技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至少80%的石油化工过程涉及催化科学与技术。另外,在能源、环境、资源利用、纳米材料、生物技术、药物合成等诸多领域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业前景广阔。本学科的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及企业集团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设计和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而且本学科研究生也可直接到国内外继续学习深造,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