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简介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设有英语语言学、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三个具有研究特色且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学术地位与影响的、治学严谨的、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及朝气蓬勃、后劲十足的硕士导师教师群体,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研究生,形成了一个具有实力的、有较高水平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
本学科已建设成为一个结构优化合理、研究水平高、富有发展潜力与活力的研究队伍,各方向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英语学科现有45名教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9人、讲师17人,职称比例合理,专业方向均衡,平均年龄适中,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上乘。教师队伍中现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在读博士7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3%和15%,其余教师均有硕士学位。
本学科已经形成了稳定、较好科学研究基础、较为宽阔学科研究领域、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本学科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在研教育部项目7项,完成省社科项目2项,主持在研省社科项目3项。
英语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生导师14名,在省内高校英语专业中居于前列。2010年获得专业学位翻译硕士(口译方向)学位授予权。
在条件建设方面,英语学科具有较充足的国内、外图书资料和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的电教设备。这使得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优势,以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课件制作,改革教学思路和方式,保证多媒体教学设备功能的最大实现。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重视学术交流。学科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每年至少邀请6名国内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3名国外相关领域学者来学院讲学交流。学科一直与国内外一流外语学院或大学,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德国波恩大学,保持良好学术联系。学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本学科多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英语高层次人才,他们活跃在高等教育、科研、外事、外贸、法律、农业、社会科学、宗教管理、经济等工作岗位上,为我国、我省文化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国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目前我省绝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系主任、院长都是本专业的毕业生。
法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法语语言文学学科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具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授文学学位,自200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科主要研究法国文学的各个断代、流派、重要作家及作品,以及法国文学批评的流派和代表人物。研究法语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著名学者对语言学的重大贡献;熟悉语言各个层次及分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国内外翻译理论,探讨并欣赏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通过丰富的、多角度的翻译实践,巩固所学理论,实践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为教学和翻译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1、培养目标
目的在于培养特点突出,高层次、实用型的法语人才。培养适应国家科学技术最新发展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法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对法国语言和文学具有扎实的基础,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经济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能用英语阅读一般文学作品;能从事专业外语教学、国际文化经济交流。
2、研究方向
法语语言文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 法国文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法国文学的各个断代、流派、重要作家及作品,以及法国文学批评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为了使研究有一定深度,教学内容还包括了西方文论、文学体裁研究、法语地区文学研究,以及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等。无论涉及到哪位作家,都要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向,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使学生能在较高的层次进行文学的研究。此外教学要以科研为依托,以科研带动教学。
2. 法语语言与翻译
研究和掌握法语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著名学者对语言学的重大贡献。熟悉语言各个层次及分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要对语言学当前研究的热点,即语言与语境,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三个交叉学科进行研究,揭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翻译理论,探讨并欣赏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通过丰富的、多角度的翻译实践,巩固所学理论,实践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为教学和翻译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3、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外国语 |
144 |
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72 |
4 |
法语语言与文化 |
54 |
3 |
法国文学导论 |
72 |
4 |
高级翻译与写作 |
72 |
4 |
法国文学作品选读 |
54 |
3 |
法国二十世纪文学 |
54 |
3 |
西方文化 |
54 |
3 |
法语语言学 |
54 |
3 |
翻译理论与研究 |
54 |
3 |
4、修课要求
1. 硕士培养模式:在培养期间,须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修课要求,获得课程
学分。
2. 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及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的统一规定执行。
5、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人。
周振华:学科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从事翻译理论及语言学研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曾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骑士勋章。
李千钧: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从事法国文学研究,教学认真。曾发表多篇有关法国文学方面的论文。
6、毕业发展前景
法语是除英语之外,使用国家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语种。出于历史原因,法语在五大洲通用,也是联合国的通用语种,特别是非洲许多国家还把法语当作官方语言。加之法国文学、电影、时尚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巨大,法语在官方应用十分广泛,市场对法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随着近年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增加,对法语专业学生需求量大增,
学生毕业主要去向有政府部门、旅游业、高校、企业、外贸行业、外资企业等。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
德语语言文学学科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具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授文学学位,自200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业主要以德国文化和历史研究为主,辅以德语文学研究、德语语言学研究、德语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目的在于培养特点突出,高层次、实用型的德语人才。培养适应国家科学技术最新发展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德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对德国语言和文学具有扎实的基础,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经济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能用英语阅读一般文学作品;能从事专业外语教学、国际文化经济交流。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1人:李长山教授,从事德国历史文化研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发表论文,专著若干,在德国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专业研究方向为德国文化和历史,开设外国语、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学方法论、文学导论、高级翻译与写作、德国历史、德国文化、奥地利与瑞士文学、德国诗歌、语言哲学、当代德国小说、人类文化学、文学文体学等课程。学生在在培养期间,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修课要求,获得课程学分后,撰写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获得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英语口译
2010年本专业获得专业学位翻译硕士(口译方向)学位授予权。
招生情况
报考条件符合国家要求,无不合格生源,生源数量充足。近三年来每年报考人数均达到招生数量的三倍以上。考生一般为具有学士学位,有较好的双语基础和一定的口译经历者。考生中应届本科生占三分之二,其余为社会考生及在职人员考生。
培养目标
根据我省目前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本专业将培养人才目标定位为:为我省培养英语高层次商贸、政务、外交英语口译人才及省内高校英语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他们将活跃在高等学校口译教学、科研、外事、外贸、法律、农业、社会科学、宗教管理、经济等工作岗位上,为我省文化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国外交流做出贡献。
办学特色
教育创新,根据口译素材的时效性强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适时补充新材料,引入新内容和新方法,达到改进善译员知识结构的目的。如十八大召开之际,该专业组织学生观看大会视频,学习十八大报告中、英版本文字稿,教师向学生讲解大会的组织流程和机构设置,使学生领会大会精神,用知识和常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新闻发布会口译特点,采取模拟方式进行交传口译的练习,比照具体“答案”找出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再如美国大选期间,教师让学生跟踪大选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英中传译训练机会。
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制度
﹙1﹚培养方案制定
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需要。结合“历史悠久、师资雄厚、强技能、宽口径、重实践”的口译专业特色和“满足市场需求和职业需求”的办学定位。开设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视译、口译实践、中国语言与文化、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和中外翻译史等课程,突显培养方案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2﹚课程安排
严格依照学科规律和教学大纲,安排具有不同方向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和开设课程,确保教学时数和教学质量。选择适合MTI专业学位教学的教材、课件和实践类培训项目。做到课程设置合理、科学,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培养以及应用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3﹚教学计划执行
认真、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定期抽查教学周历执行情况。在执行教学计划和每学期的实际授课过程中,保证切实可行的适合口译专业学位特点的授课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译模拟演练,并通过口译教学实验室全真的模拟环境,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4﹚教学监督管理
执行研究生秘书、任课教师、班长分别点名制度。教学方案和计划变动须由任课教师提出变动理由,经院长、主管研究生院长、学科带头人、研究生秘书讨论决定,最后向研究生学院提出报批备案。
﹙5﹚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取平时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2)论文管理制度
﹙1﹚规范开题标准
结合口译硕士学位论文特点,要求开题者主要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并通过实践经历反观理论,突显实践性。语料选择应具有代表性,经验总结应具有为他人提供借鉴性。
﹙2﹚论文中期检查
在论文中期检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修改后重新审查。
﹙3﹚论文评议
注重论文评议环节,坚持多位专家参与论文评议制度。学生须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论文。
﹙4﹚论文答辩
严格执行论文答辩制度。采取匿名评审制,建立并实施外审制,成立多人答辩委员会,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严格审查学术不端行为,加强检查和监督。
3)课程管理
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在教学组织和实际授课中以专业实践知识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以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保证教学质量。采取学生实练与老师讲评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课外翻译实践活动,以增强口译“实战”能力。
实践教学
1)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得到充分的口译实践锻炼机会,本专业与以下相关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哈尔滨极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译捷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翻译协会”。这些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每年都能参与为期2-6个月的口译实践活动。
2)实践活动
本专业领域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翻译实践活动,如2011级口译方向全体同学参加“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文件”翻译工作,受到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的表彰。
教育效果
1)教学效果
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形式训练方法、即时性语料、大容量和新信息翻译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实践样本,极大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教学考核范围全面、合理,考风、考纪严格,教师评阅严格,成绩分布合理,学生反映好。
2)论文水平
论文选题来源于口译理论及方法的实际应用、口译实践的分析和总结、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选题面向明确、具体的口译实践,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社会认可
2011级口译方向全体同学参加了“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文件”的翻译工作,受到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的表彰。学生积极参加本省各类国际会议、经济贸易洽谈会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活动的口译工作,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熟练的口译能力获得了活动组织者、参加者以及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