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化学院网址:http://lswh.mdjnu.cn/
历史与文化学院副院长:杜品
Tel:13204532511
E-mail:dupin0306@163.com
学院概览
历史与文化学院成立于2011 年,其前身为 1988 年设立的历史学专业。学院现有历史学(师范类)、地理科学(师范类)2个本科专业,涵盖历史学和理学2大学科门类, 2015 年,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开始招生。学院充分发挥专业资源融合优势,在渤海国历史文化、牡丹江流域文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与实践,建成了省级科普基地“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渤海国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文物修复室、地矿标本馆、地型地貌馆、地理科学综合实验室、微格训练室等。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 人,博士13人、硕士16 人(含在读博士3 人),外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基础教育高级教师等 6 人,现有在校本科生 909 人、专硕研究生58 人。学院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是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北方民族语言研究”方向之一。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 2 项,一般项目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40 多篇,其中核心论文50 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 20 余部,获省厅级以上奖励 20 余项,举办大型学术会议 5 次。学院建设完成了我校第一门慕课——《妙语人生:教师口语与普通话训练》,在智慧树网络平台运行三年来累计选修学生 5 万余人,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院还建设完成了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师语言艺术》、慕课——《东北抗联精神》、私播课——《人际沟通与形象管理》。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金课 2 门,校级教学团队 1 个,校级科研团队2 个。
学生培养
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师范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按照“博古通今,察远照近”的院训精神,历史学专业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教学与实践;地理科学专业依托镜泊湖特色地理环境,注重地理信息系统实操训练。近三年,共获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高校 GIS 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省部级以上奖项60 余项。历史与文化学院学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历史学专业
主要课程
中国史学史、中国文化史、东北地方史、西方史学史、中国思想史、古籍版本目录学、中国经济史、史学论文写作、西方文化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学教育学、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
专业特色
历史学专业坚持师范特色,构建了“平台 + 模块+ 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信念 + 专业知识
+ 教学技能 + 创新意识 + 人文情怀”五位一体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要求,强调厚基础、宽通识,注重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与协作创新意识培育,为中学及相关基础教育机构培养骨干历史师资。同时,专业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教学与实践,开设有渤海国史、满族文化研究等特色课程,积极培养地域历史文化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中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教学、教研与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历史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
历史学专业咨询教师:史孝文
Tel:13359767596
E-mail:xiaowenshi1975@163.com
地理科学专业
主要课程
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遥感概论、中学教育学、中学地理教学论、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构建了“平台 + 模块 + 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信念 + 专业知识 + 教学技能 + 创新意识 + 人文情怀”五位一体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要求,依托地理科学学科优势,通过核心类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类系列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科知识基础,注重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与协作创新意识,为中学及相关基础教育机构培养骨干地理师资。同时,专业注重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 GIS 技能大赛中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以及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或从事地质以及环境治理等相关工作。
地理科学专业咨询教师:关健飞
Tel:18810503141
E-mail:5317730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