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2015年“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盛大开幕
7月5日晚,四川大学2015年“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在江安校区体育馆内盛大开幕。来自24个国家、92所著名高校的169名外籍专家以及400多名外籍留学生与川大师生欢聚一堂。
今年的“国际课程周”邀请了哈佛、牛津、剑桥、MIT等世界著名大学的教授,共计开设了188门全英文国际课程,内容涵盖文理工医等多个学科门类,川大学生不出校园就能聆听国际一流教授的课程。同时,四川大学还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以及交流项目,全方位满足来自不同科学领域,具有不同学术特长的学生个性化需求。据统计,三万多名川大学子将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此次为期两周的国际课程周活动。
开幕式上,谢和平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首先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四川大学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谢和平校长表示,十几年来,四川大学始终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国际交流经历而努力,如今的四川大学已经与世界各地的150多所大学建立起一百多项学生交流项目,每年都有千余名师生跨出国门深造。谢和平校长动情地说道:“梦想可以使一个国家走向世界之巅,远见造就了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而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事业高度。营造国际化环境、培育高水平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正是四川大学不断提升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谢和平校长表示,随着“实践与国际课程周”活动的品牌效应不断加强,四川大学迎来了更多的国际一流高校师生,希望他们与川大学子一同学习知识、启迪智慧,携手探索真知、分享感悟。
哈佛大学的Faighabash同学发言
开幕式上,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SimonGaskell校长、伦敦大学学院郭正晓副校长、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DennisSimon以及来自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的StefanoLugli教授、来自哈佛大学的Faighabash同学分别作了精彩发言。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SimonGaskell校长寄语全场师生:“我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学校,共同聚集在四川大学,在交流思想、探索文化差异的实践中,你将发现,我们所共通的比相异的要多得多。”哈佛大学的Faighabash同学则激动地说:“怀抱对知识的渴求,我从巴勒斯坦来到美国,为了同样的目标,我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川大!”
随后,谢和平校长代表四川大学将2015年“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活动旗帜授予了来自牛津大学的amuelExton同学和四川大学的汪天启同学。在全场师生的共同见证下,谢和平校长、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SimonGaskell校长、伦敦大学学院郭正晓副校长、昆山杜克大学DennisSimon常务副校长及中外师生代表共同推动四川大学2015年“时间及国际课程周”启动杆。霎那间,礼炮伴随着音乐响彻全场,五彩灯光映亮了一张张不同肤色但闪耀着同样青春的脸庞。
开幕式结束后,一曲温柔婉转、触动心灵的《茉莉花》开启了由中外师生联袂献上的文艺盛宴。《变脸》让大洋彼岸的客人们与精彩绝伦的川剧碰撞出激情的火焰,演员踩着铿锵有力的乐音,舞袖抬手间幻变喜怒哀乐怨,千变表情、万张面孔,引来场下掌声无数。灵动飘逸的《剑舞》中,表演者的舞姿刚柔并济,衣袂飘飘宛若仙人下凡。留学生献上的集体舞蹈《DanceoftheYouth》充满异域风情。公共管理学院同学带来的摇滚独唱《Ifeelgood》更是点燃全场热情。华贵缠绵的华尔兹、热情如火的恰恰、欢快的古筝合奏、动感的吉他solo……艺术无需言语,青春超越国界,在这一刻,四川大学与世界相拥。
在欢腾的场馆里,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AnnyHett同学沉浸在川剧《变脸》带来的惊喜中,她激动地说:“我的专业是考古学,所以对文化相关的节目格外感兴趣。我知道川大的考古学非常厉害,所以很期待这次通过参加活动,与川大考古专业的学生多交流,共同探讨蜀地文明。”
来自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的StebFisher博士早已是四川大学的老朋友了,他说:“这是我第十次来到四川大学,每一次都能感受到一个新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川大,我非常享受在这里和同学老师们进行交流。”这一次,Fisher博士将为川大学子开设题为《百年后人类如何生活》的课程,希望再次给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全球化视野”。
化学工程学院研二学生罗微此次作为志愿者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他说:“在国际课程周为我们提供了与国外高校接触的平台。我接待的留学生对于川大的印象非常好,作为川大学生,我也觉得很自豪。希望学校可以继续把国际周活动开展下去!”
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活动始于2012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每年由学校出资邀请国际一流大学的教授来校开设短期课程,同时邀请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来校交流。国际课程周的连续举办,让不论来自哪里、读哪个年级的川大学子,都可以足不出校园就直接参与最前沿的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