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长江大学研究生!

img

硕导简介


徐前权,湖北仙桃人,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法学院院长。荆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1988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担任荆州市人民政府和长江大学法律顾问、武汉和石家庄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和农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挂职荆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为仲裁法学、社会法学。主持各类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复印、《新华文摘》和CSSCI检索16篇。作为第二起草人,起草湖北省标准2项。研究成果被民政部等四部委采纳1项,承担荆州市地方立法起草项目多项。

代表性成果有:

1、枉法仲裁罪之批判(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6.21转摘,CSSCI检索);

2、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浅析(法学评论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录目,CSSCI检索);

3、论法院对仲裁监督与支持的统一(求索2005年第3期,CSSCI检索);

4、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科学化、人性化和法制化的统一(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宪法、行政法》2006.07全文复印,《社会保障制度》2006.12全文复印);

5、“差序格局”:诠释于经典与现实之间(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CSSCI检索);

6、《仲裁法学》(与黄进、宋连斌合著,国家级规划教材)。

曾获全国法学教材一等奖、全国优秀仲裁员、荆州市“十佳律师”、长江大学教学优质奖和“教学突出贡献奖”等奖项。2015年被评为“感动长大”十大人物。

主讲法学专业本科生《民法学》《合同法学》《仲裁法学》等课程,主讲法律硕士研究生《仲裁法学专题》《未成年人保护专题》《社会保障法学专题》等课程。

联系方式:QQ:476572702电话:0716-8060252



彭泽君,男,长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刑法学博士,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学和外国刑法学。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在《法学杂志》、《法学评论》、《河北法学》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与人合著专著一部。1997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2015年入选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双千计划”。2015年-2017年挂职荆州市公安局,任法制支队副支队长。现为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律师,荆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沙市区法学会副会长。



李华成,男,1980年1月生,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导,民革荆州市委委员,荆州市人大常委、内司委副主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湖北省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双千计划”人选,先后挂职担任荆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级专职审委,主要从事国际法学、文化政策法规、弱势群体保护等方面教学与研究。

2002年6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6月硕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6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斯特灵大学法学院访学半年。

曾先后主持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4项,在《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及CSSCI源刊论文11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第1作者编写读物1本。科研成果曾获荆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获湖北省法学会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获省人大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获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与研究成果优秀奖1项。

曾先后主持省级教研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3篇,曾3次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荣获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联系电话:0716-8062511      13972308265

电子信箱:nwlawli@163.com   26250586@qq.com



杨春磊,男,1980年11月生,重庆人,法学博士,长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担任民盟荆州市委员会参政议政部副主任,民盟长江大学总支副主委,荆州市政协委员。

1998-2002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法、法学学士学位;2003-2005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学位;2011-2014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社会管理法治化、教育法学。

主要承担的课题有: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宪法权利体系完善研究”(11FFX030),第一参加人,已结项;2.公安部软科学项目“知识产权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2010LLYJGDST023),第一参加人,已结项;3.司法部重点项目“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重构”(01SFB3009),第一参加人,已结项;4.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审判人员职务违法监督的程序与工作机制研究”(HJ2012A07),第二参加人,已结项;5.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校大学生的法律地位与高校学生管理研究”(2010q034),主持人,已结项;6.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XD20100610),主持人,已结项;7.荆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机制研究”(2015AD52),主持人,已结项;8.荆州市地方立法研究课题“新授权地方人大立法工作机制研究”(15JZLF02),主持人,已结项;9.广东省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边界问题”,主持人,已结项;10.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国防教育创新与法治化研究”(2016GB029),主持人,在研;11.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法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平台”(2016271),主持人,在研;

主要发表的论文有:1.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与展望——基于权利平衡与科技进步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第18期.(CSSCI收录);2.论众筹出版的融资风险与立法完善[J].科技与出版2016年第11期.(CSSCI收录);3.Ruling the State by Constitution: The Core Task of China’s Legal Construction.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5年第5期;4.The study of constitutional equal rights on the HBV discrimination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2015年第8期;5.聚众淫乱罪的违宪性分析[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权利意识觉醒背景下的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7.大学生的网瘾迷失:高校管理的法律职责再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9期论点摘编);8.司法改革背景下员额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关系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9.手机游戏出版政府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出版2017年第20期.(CSSCI收录)10.别让“现金贷”成为非法获利的温床[N].人民政协报2017-11-14;

主要的社会工作有:担任湖北省委统战部特约信息员,提交的调研报告被全国政协采用1篇,中央统战部采用、回良玉副总理签批1篇,民盟中央采用8篇,湖北省政协采用5篇,民盟湖北省委采用18篇。提交的政协提案被荆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签批7篇。

主要获得的奖项有:1.民盟中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2.民盟湖北省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5、2016、2017年);3.荆州市政协优秀政协委员(2015年);4.荆州市民盟优秀盟员(2010-2015年);5.荆州市政协第四届优秀政协委员(2017年);6.长江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0年);7.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10、2016、2017年);8.长江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2017年);9.湖北省人大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10.湖北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一、二、三等奖(2016年)。


陈欢,女,1982年7月生,湖南武冈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长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律硕士中心执行主任,法学系主任,兼职律师。

2006年7月本科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6月硕士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刑法学专业,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法专业,获证据法学博士学位。

先后主讲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法学专业导论》、《证据法学》、《合同法》、《司法心理学》和《刑事诉讼法专题》等法学核心课程。

本人研究领域为证据法学、犯罪心理学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法律规制等方面,主要关注未成年人救助、PPP模式合同设计和规制、虚假供述等问题。本人出版合著1本,参与撰写《犯罪心理学》教材3部,发表外文核心SSCI论文一篇,在CSSCI(《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家》)等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

先后主持或参与了中国法学会2014年自选课题“虚假供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CLS(2014)D078)、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虚假供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编号:14G139)、湖北省人民检察院2013年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刑事错案防控与救济机制研究”(编号:HJ2013A05)、长江大学社科基金2013年度青年项目“审讯与虚假供述关系研究”(编号:2013csq010)、长江大学社会救助研究中心2014年度创新基金课题“影响流浪儿童越轨行为的因素研究”(编号:14JZ01)、湖北省人民检察院2015年重点课题:《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与检察工作模式转型》(编号:HJ2015A06)、长江大学社会救助研究中心2015年课题: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研究(编号:15JZ01)等课题研究。

本人在律师实务上主要从事PPP项目合同的法律把关。

电子信箱:chenhuan8080@126.com


陈群辉,男,1969年9月,湖北石首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湖北省民法学会理事,湖北省农业法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民商法学,近年来主持参与省级、校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20余篇,教材1部。代表性成果有:1.《大学生国防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副主编;2.《农村残疾人文化权实现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湖北省L县的调研》,发表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CSSCI;3.《新闻媒体法制宣传中的误区及对策》,发表于《江汉论坛》2001.02,CSSCI。

主要获奖: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长江大学中青年讲课比赛二等奖、长江大学最受欢迎的青年教师。

联系电话:0716—8060511

电子信箱:2917032529@qq.com


何章银,男,汉族,湖北房县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国际法与国际关系、救灾外交与国际救灾合作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中国救灾外交》,发表了《救灾外交的特点和功能探析》、《东亚救灾合作机制建构的动因、特点及阻力研究》等30余篇论文,其中被CSSCI收录3篇。主要参与了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东南周边地区安全机制构建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建设对策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另主持教育厅等项目多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


胡承武,男,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刑法、刑事诉讼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司法社工。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校厅级项目4项。近10年来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被CSSCI收录2篇,中文核心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承担的项目曾获省政府三等奖、在教育部专家抽查听课中,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奖”。现为荆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荆州区法院陪审员、省法学会刑法学会会员。


胡艳华,女,1979年,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南京大学法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访问学者。现为长江大学法学院教师,院长助理,长江大学社会救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司法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学、农业法、环境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人大、湖北省妇联等项目多项。已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参译著作一部,在《国外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1篇。研究成果获湖北省人大、湖北省妇联等奖项。

电子信箱:huyanhua605@sina.com


李向玉,法学博士后,兼职律师。现为长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长江大学社会救助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救助、合同法、法社会学。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检察理论、教科规划等省部级课题8项、教育厅课题4项、校级课题3项。

在科研方面,先后出版专著2部、参著2部,其中《司法社工理论与实务》获较高学术评价。在《政法论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甘肃政法学院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民间法》等CSSCI及其扩展源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它省级期刊30余篇;研究成果获中国法学会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三等奖。

主要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救助、婚姻法、合同法等理论教学。先后获校教学比赛优秀奖、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奖励。指导学生获省优本科论文1篇,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级创新项目4项,指导研究生获院级项目4项。


刘庆,女,1981年5月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主讲过本科生的《社会工作理论》、《社区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课程,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研究的方向是老年社会工作。目前主持或承担科研项目3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校级重点教研项目1项。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作编写教材1本。

联系电话:13972145177

电子信箱:liuqing810501@126.com


唐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法学院法学系主任,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民商法博士学位,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理事,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湖北省涉外律师人才库成员。讲授课程为民法、商法、环境法。

主要研究领域:民商法、环境法。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及省级项目多项。

主要主持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大规模损害下民事权利救济机制研究》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水域生态损害赔偿研究--以油污损害为视角》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项目《物业管理地方立法研究》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项目《湖北省扬尘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主要成果:《欧盟环境责任制度及其借鉴》发表于《环境保护》CSSCI检索

《殡葬制度改革争议及立法构建》发表于《中州学刊》CSSCI检索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Liability for Oil Pollution Between China and US发表于Canadian Social Science


肖志锋,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全日制),武汉大学信息知识产权博士后(全日制,全额资助,所在学科经教育部评估全国排名第一)。法学院专任教师、法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法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为刑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侵权法等。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之后于武汉大学信息知识产权博士后出站。

先后主讲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刑法》、《知识产权法》、《侵权法》等课程。近年来,在《法学评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湖北日报(理论版)》、《图书与情报》、《图书情报知识》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发表CSSCI论文多篇。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均被评为“优秀”。博士后期间享受“全额资助”,是武汉大学文科博士后的最高资助。获得了“温暖长大人物”、“长江大学师之典范”、“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优秀共产党员”、“谈心教育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湖北省法经济学年会论文一等奖”等。

联系电话:15926325648

电子信箱:zfxiao2000@163.com


徐莹,女,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法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挂职于荆州市司法局);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湖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1989.9至1993.6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9至2006.6就读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诉讼法、司法制度。

主要参与的项目与课题有:

纵向课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2016年《民事行政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的构建与工作机制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2011年《律师法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和对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2009年《青年律师生存和发展问题研究》。

校级课题:长江大学2015年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模拟法庭在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长江大学2011年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司法考试导向下的诉讼法学案例教学研究》;长江大学2017年工会、教代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法治背景下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有:1.刍议律师刑辩权利的进与退.[J]江汉论坛2013.05,CSSCI;2.模拟法庭教学利弊谈[J].长江大学学报2013.11;3.刑事错案防控与救济机制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4.大学生国防教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主要获得的教学科研奖项有:1.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15-2016年度);2.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12-2013年度);3.2012年度长江大学优秀教案奖;4.湖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