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82年建立的原荆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艺术教研室。1996年至1999年为专科教育时期。1999年,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1674人,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艺术教育、生产和研发中心。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学院由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和公共艺术教研室组成,下设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舞蹈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美术学专业新设壁画和雕塑两个研究方向,在音乐学专业选修方向中增设舞蹈、史论等内容,为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有1个校级科研机构—江汉平原艺术中心,1个校级重点专业—音乐学,《合唱与指挥》、《色彩构成》等2门校级精品课程。2016年6月,依托学院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艺术资源,艺术学院与小鹿(湖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长江大学艺术创新中心。
2014年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授权(二级硕士点),该学位点辐射音乐、美术、设计、舞蹈等多学科,开启了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新阶段。截至目前,在校研究生70人,就业率100%。
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辅导员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29人、讲师21人,博士4人(在读)、硕士44人、本科1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含兼职导师4人)。专任教师中,55岁以上5人、46-55岁7人、36-45岁40人、35岁及以下51人。学院还按照“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思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乔羽、彭志敏等艺术界知名专家为外聘教师,其中兼职教授2名,客座教授11名,充实了师资队伍。
学院建筑面积20000㎡。现有370座音乐厅1个,120座小剧场1个,数码钢琴教室4个,计算机作曲教室1间,计算机音乐工作室1个,录音棚1个,视听室1个,器乐排练厅3个,合唱教室1间,流行音乐教室1间,专业个别课教室50间,学生琴房104间,钢琴162台。600㎡美术展厅1个,专业画室26间,设计机房2个(120台电脑),各类绘画工作室和设计制作工作室9个,舞蹈练功房4间,多媒体教室19间。学院资料室(带电子图书)1个,藏书近1万册,音像资料500套,订有专业期刊20种。建有专业实习基地7个,其中,省外2个,教育实习基地76个。
近几年来,学院承担教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省级人文社科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共5项,校级项目5项(1项重点项目)。公开出版专著、教材34部、学术音像专著3张;主编教材25部,参编教材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7篇,其中CSCI检索4篇,EI检索1篇,权威期刊2篇,核心期刊63篇。学院教师以广博的荆楚文化为背景,创作了以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的歌曲《芝麻开花节节高》、《油菜花儿开》、获得屈原文艺奖的《起跑线》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作品,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0余项。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人、优秀奖3人,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28人次。学生在省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1项,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7项、优秀奖8项。2013、2014年蝉联湖北省高校师范能力讲课比赛艺体组一等奖,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二等奖等。
建院二十多年来,艺术学院已为社会培养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5000余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文化战线、教育战线的有生力量。“十三五”时期,艺术学院正由规模扩张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转变,学院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建设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艺术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