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长江大学研究生!

img

硕导简介

涂忆柳,男,博士,教授,(加拿大)博士生导师,涂教授是单件生产模式(One-of-a-Kind Production ,OKP)研究领域的主要提出者和国际公认的权威,在OKP 产品开发和系统建模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复杂产品和工程系统体系结构的数字化描述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对于时变、动态工程系统的规划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微制造业方面,他主持研发了五坐标数控飞秒激光微加工机床,机床的X和Y坐标达到10个纳米的精度,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五坐标数控加工中心。

是以下国际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IJITMR) 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echatronics and Robotics和以下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1. IEEE Tra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3. 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等十多个国际期刊杂志。并担任加拿大,中国大陆(例如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香港,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基金评审员。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专业委员会主席和大会主席。

在中国,丹麦,中国香港,新西兰,加拿大获取政府和工业界研究资助项目26项,合计科研经费超过5百万加元。近期领导或者参加过的主要项目: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委员会基金项目(NSERC)6项;加拿大创新基金会项目(CFI)1项;出版《One-of-a-Kind Production, Competitive Strategy and Technology for Small or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等专著5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SCI收录78篇,EI收录97篇。

联系电话:0716-8060185

电子信箱:Yiliutu@hotmail.com


周思柱,男,1963年2月生,教授(二级)、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新世纪二层次人才,荆州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首席专家,部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国际会员, 《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等期刊编委会委员。

1983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01-1997.07 美国休斯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2007年先后在英国考文垂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国际会议和访问学习。

教学工作:《石油机械概论双语》、《有限元分析与应用》、《石油矿场力学》、《井下动力钻具》等本科、研究生课程。

科研方向:石油机械现代设计技术与方法,机械结构与强度。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和国家86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中石油创新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近4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承担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独撰和合作出版专著4部;获得国家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在美国著名ASME刊物和国内权威期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30余篇文章被SCI、EI、CPCI收录。

联系方式:zhsz@yangtzeu.edu.cn


冯定,男,1963年11月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机械工程博导、油气井工程博导;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石油矿场机械硕导。一直从事油气钻完井工具与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测试与诊断和管柱力学及动态仿真技术的研究。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湖北省油气钻完井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机械工程学科首席负责人、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和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

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8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4项,发明专利37项,发表论文179篇,42篇被SCI和EI检索,出版专著3部。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家、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副会长、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石油钻采机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石油机械》等四个杂志的编委。长江大学教学名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

联系电话:0716-8062079

电子信箱:fengd0861@sina.com


马卫国,男,1961年11月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油气装备研究所所长,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导,机械工程、石油矿场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等方向硕导。主要从事先进石油钻采设备研究,包括连续管设备、井下工具及其作业工艺、井下管柱力学、抽油机、油田井口装置、井下封隔器及密封,以及过滤、分离油田环保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2项、省部级项目2项、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若干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若干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石油技术创新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联系电话:0716-8062621、13972123128

电子信箱:mwg-jh@yangtzeu.edu.cn


徐小兵,男,1962年7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加工。主持和参与完成包括国家重大技术专项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教研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教研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6篇、ISTP收录4篇。出版专著1部(第二主编),教材4部(主编、副主编各1部,参编2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石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校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多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一等、二等奖多项。获专利6项。

联系电话:0716-8060185

电子信箱:xiaobingxu@163.com


易先中,男,1963年12月生,博士,教授。石油矿场机械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硕士生导师。美国University of Houston高级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后。

1983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石油矿场机械》期刊编委;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1)先进钻采技术及工具(超深井、水平井和地热钻井,旋冲钻具,螺杆钻具,叶片钻具和涡轮钻具);(2)先进采油技术及工具(地应力分析与优化射孔,潜油螺杆泵、离心泵和涡轮泵,酸化压裂评价技术);(3)工程有限分析及应用(Ansys/Fluent)。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化工联合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7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在《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中国机械工程》等国内权威和核心刊物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76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32篇,ISTP收录7篇。

获湖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壹等奖1项、贰等奖2项、叁等奖1项。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拥有“井下涡轮马达等离子钻井工具(201210227462.8)”、“石油钻井用三维水力振动器(201210149117.7)”等4项发明专利和“一种井下螺杆钻具”等8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井下涡轮马达或涡轮泵叶栅叶型设计软件”,“螺杆泵选型软件”和“抽油杆力学分析计算与杆柱优化软件”等3项软件著作权。

联系电话:0716-8062600

电子信箱:yxz@yangtzeu.edu.cn


许福东,男,1964年7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导。一直从事石油井下工具的开发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中石油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EI收录5篇。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参编教材1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石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校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2项。

联系电话:0716-8060739

电子信箱:Xfdt60@tom.com


郭登明,男,汉族,,湖北安陆人,1963年 7月生,现为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工作经历:

1985 年江汉石油学院石油矿业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 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 年至今长江大学(江汉石油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作。

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石油机械、三维设计、有限元分析、管柱力学、机械设备的寿命预测及智能石油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及设计工作。

教学、科研及获奖成果:

担任《石油钻采机械系统设计》、《石油机械概论》、《石油钻采设备》、《采油机械》、《液压与气动》、《机械设计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及《机械采油系统设计》等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工作。

主持、负责并参与的省部级、油田委托等各类研究项目40余项。已取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权 6项。主持的“ API系列抽油机模块化设计及仿真研究”项目在模块化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于 2006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 “异相游梁平衡抽油机系列设计及节能技术研究” 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生节能经济效益 10亿元以上,于 2009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其它研究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项、二等奖 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61篇,其中核心29篇,《 EI》收录 5篇。

联系方式:   gdmgygygy@vip.163.com ;13707213315


吴文秀,男,汉族,湖北天门人,1965年 2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工作经历:

1987 年江汉石油学院石油矿业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9 年北京科技大学矿山机械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 年至今长江大学(江汉石油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作。

科研方向:

机械测试与控制、机械系统仿真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机械控制工程

研究生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动态测试技术,设备管理

曾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多次。

科研工作:

主持或参与纵向项目5项(省部级),主持横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 40余篇,其中《 SCI》收录 1篇、《 EI》收录 2篇。

代表性论文、著作及专利:

1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S OF Cu2+ IMMOBILIZATION BY BRUCITE,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SCI收录 ]2007.01, ISSN 1018-4619 

2 、35CrMo调质试样的磁记忆信号特征研究,石油机械 [中文核心期刊 ] 2008.12, ISSN 1001-4578/CN 42-1246/TE 

3 、基于CAN总线的抽油杆连续调质温控系统设计,热加工工艺 [优秀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 2007.02, ISSN 1001-3814/CN 61-1133/TG 

教学与科研获奖成果:

1 、在役海洋钻修机井架底座承载能力评估技术,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12

2、PDC钻头的抗回旋研究与动力仿真,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6.12 

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10 

4 、厅、校级科研进步奖6项

联系方式:   Wuwenxiu22@yangtzeu.edu.cn 


侯作富,男,1968年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力学、机械工程方向硕导。主要从事力学和机敏混凝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参加纵横向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联合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参与其它项目8项。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8篇,ISTP收录3篇。主编教材7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联系电话:13797444900

电子信箱:zfhou@126.com


刘旭辉,男,1966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8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矿业机械,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矿山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The University of Tulsa, U.S.A.访学。

主要研究方向:油气装备及井下工具、聚合物加工。

教学方面:先后主讲本科生、研究生《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现代制造技术》、《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Mechanical vibrations》、《噪声与振动控制》、《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故障诊断》等8门课程;指导本科生、研究生两百余人,其中多人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曾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教学工作突出贡献二等奖1项、校“优秀班主任”、校“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编教材1部。

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纵、横向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省(厅)级等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联系电话:0716-8060185

电子信箱:lxh085@yangtzeu.edu.cn


张强,男,1964年4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硕导。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井下动力钻具及井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的理论和工程应用、油井钻柱/管柱工作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级教研项目、横向科研和科技产业项目20余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高校教研成果二等奖1项。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外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EI收录4篇,获软件著作权1项。独立研制的系列井下动力钻具试验平台及测试系统,在国内六个油田10家单位推广应用,在该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联系电话:0716-8060671,13972397731

电子信箱:lwdzst@126.com


王长建,男,1967年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档案馆长。主要研究方向:油气装备安全、故障诊断、事故预防、安全行为控制、安全评价等。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项目若干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专著1部,专利2项。获省部级奖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联系电话:0716-8060690、18986660060

电子信箱:307205226@qq.com


管锋,男,1976年10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江大学地热资源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机械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和农业机械化硕导,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访问学者,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是《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主要从事石油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分析、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以及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等研究。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35篇,其中外文期刊6篇,中文核心期刊19篇,被SCI收录2篇,EI收录7篇,ISTP收录1篇。获荆州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

联系电话:0716-8062080

电子信箱:gf2123@163.com


李美求,1979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理事。

200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获博士学位。

教学工作:主讲《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装备成套技术》、《机械设计基础》、《高等传热学》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竞赛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省部级奖6项。

科研方向:机械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海洋结构可靠性及安全评估、井下动力钻具。

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子项目,国家重大专项、湖北省重大科研项目、湖北省团队科研项目、中国海洋石油重大发展项目、中国石油创新基金项目等2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1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

联系方式:limeiqiu@sina.com


华剑,男,博士,教授,长期从事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机械结构测试方向的研究,担任行业知名期刊《石油矿场机械》的编委,是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审稿人。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美国新墨西哥理工大学访问半年。

近5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高压压裂泵自增强残余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等2项,主持和参与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深水平井钻进过程中钻柱及起升系统振动特性研究》、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深井石油钻机井架与底座的结构动态特性和振动机理研究》等省部级纵向项目13项,《压裂车振动测试》等横向项目6项。相关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钻机、压裂车等石油装备的异常振动问题。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6篇,获批专利8项,其中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3项。

指导学科竞赛获奖15项,其中全国研究生石油装备设计大赛一、二等奖各1项。


黄天成,1979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2年,江汉石油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长江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结构与强度、有限元理论及工程应用、流体机械及工程等。

教学方面:先后主讲本科生、研究生《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过程装备控制工程》、《有限元理论与应用》、《工程分析软件应用》、《机械工程中的有限元法》等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累计100多人,其中5人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研究生10余人,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10多项,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和参加教学研究项目5项。

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大专项3项、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1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EI检索5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刘少胡,男,博士,副教授,长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油气装备研究所支部书记兼副所长,长江大学长江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协会会员,SPE会员。《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等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现代机械设计、疲劳寿命评估及井下工具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3项,其他项目4 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十二五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获得了首届四川省专利三等奖、省级优秀论文、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石油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40多 篇,其中被SCI/EI 收录 15 篇。参编《气体钻井中的若干力学问题》专著1部,申请国家专利40多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1项。

近3年,承担本科及研究生课程6门,主持校级教研项目1项。指导省级、校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1项,指导9组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2次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优秀班主任称号。

联系电话:0716-8062600

电子信箱:liushaoh@126.com


夏成宇,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长江大学“青年人才”,2016年长江大学长江人才计划“菁英人才”。从事石油矿场机械方面的教学工作以及油气井管柱力学、井下工具和岩石破碎学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及机电控制与自动化及其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紫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基金和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及油田项目等15余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十二五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发表论文40多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0篇,SCI/EI收录12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已成功研制和正在研制的工具有“高性能长寿命系列冲击螺杆钻具”,“螺杆水力振荡器和空化射流水力振荡(1.2m)”, “扭力冲击器”,“横扭矩工具”,“负压冲沙工具”和“多级段水平井压裂工具系统”等等。担任1.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3.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4.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5. Natural Gas Industry B等多个国际期刊杂志审稿人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评审员。

2018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银奖;2017年指导本科生参见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国赛三等奖和省赛二等奖;2015、2016年指导研究生分别在中国石油装备创新大赛获得二、三等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联系电话:13476989160

联系方式:411386996@qq.com


张慢来,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教授致力于流体流动和传热理论的教学,主要从事流体机械设计、井下管柱力学分析、注水管网优化及相关软件编制的科研工作,较系统地建立了凝胶力学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对于“冻胶阀”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与“冻胶阀”、分注井、井下管柱相关的油田横向课题5项,合计科研经费超过160万元;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大专项5项、横向课题10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6篇。

联系电话:0716-8060185

电子信箱:zhmanlai@163.com


邓福成,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井下工具设计与力学分析、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油气田开发中的防砂完井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校基金2项,油田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863项目1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1项,完成科研生产项目10余项。目前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2篇;专利4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现为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协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会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期刊审稿人。

联系电话:0716-8060185

电子信箱:dengfucheng1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