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敏,男,1963年9月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长江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5年7月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91年6月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学习,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3年6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晋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产测井原理及方法、油气藏动态监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作为负责人完成的《复杂储层生产测井动态监测方法研究》2004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是湖北省地球物理测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年)“生产测井原理”负责人。
联系电话:0716-8060002
电子信箱:ghm38@yangtzeu.edu.cn
章成广,1963年11月出生于浙江宁海,二级教授,博士,博导,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SPWPL会员,EAGE北京分会理事,中国声学检测学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和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工程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天然气学报》等杂志编委。
1984年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留校任教,1988~1991年在原江汉石油学院和武汉大学进修,获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2~1994年参加塔里木石油会战,1998~1999年在休斯顿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04~2007年在武汉大学进修,获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声波全波测井的理论和处理应用、岩石物理、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及工程物探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教学方面:先后主讲过8门课程,其中3门本科课程:声波测井,专业英语,地震波动力学;5门研究生课程:波动理论,岩石物理,固体岩石力学,新方法测井,全波测井理论与应用等,指导20多届本科毕业设计,多人获优秀毕业论文。指导18届硕士研究生,7届博士研究生,其中 8人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次获学校教学成果奖。
科研方面:先后参加承担了国家和中石油“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参加了多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指导性科研课题以及油田协作研究项目,曾先后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等奖2项,2等奖2项、3等奖2项,校厅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一项。在《Petr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声学学报》、《计算物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声学技术》、《石油天然气学报》、《SPWLA专题论文集》、《测井技术》、《中国地球物理年会》、《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及《水利水电快报》等刊物上共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教材1部。申请专利8项,4项获得授权。
主要承担的项目:
1、 油藏条件下饱和度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996-2000年
2、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石油天然气公司“九五”攻关项目,1996-2000年
3、 全波列测井处理解释系统,石油天然气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攻关项目,1996-2000年
4、 井中震电效应测量方法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
5、 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外协攻关项目和塔里木油田公司攻关项目,2001-2002
6、塔河油田南部三叠系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研究,西北分公司委托项目,2004-2005
7、东河1油田东河砂岩水淹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塔里木油田技术合作项目,2006-2007
8、 刻度井群数值模拟及固井质量定量评价,中石油西部钻探2008-2010
9、阵列声波测井技术在龙岗地区礁滩储层中的应用研究,“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0、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油气水层测井评价选区研究,中石化华北分公司项目,2011-2012
11、致密裂缝砂岩声波测量研究,“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2011ZX5020-008,2011-2015
12、塔里木山前裂缝性砂砾岩储层测井技术攻关,中石油攻关项目,2011-2014
13、斯通利波评价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实验研究,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1-2013
14.柱状分层固体介质中声波的传播与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274141,2013-2016
15.基于声波测井数值与实验模拟的裂缝性储层渗透率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774116, 2018-2021
16.库车深层白垩系裂缝性砂岩储层裂缝定量分析与饱和度精细评价,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企业配套资金),2017-2019。
代表性成果:
1、用全波测井资料确定的碳酸盐岩地层的破裂压力值的分析,测井技术,Vol.14(3),1990
2、孔隙地层声波全波测井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Vol.26(3),1991
3、THE NEW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WATER SATURATION OF THE ‘LOW RESISITIVITY’ RESERVOIR IN J FIELD(JJJ),SPWLA 35th Annual Logging Symposium,1994.7
4、横向各向同性孔隙地层中测井全波波形数值分析,计算物理,Vol.16(3), 1999
5、专著《低渗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6、声波全波资料识别气层方法研究. 测井技术, Vol.28(5), 2004
7、Zhang Chengguang,Li Weiyan.The Interpretation of Acoustic Logging for The Low Density Cement Bond in Cased Boreholes.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 Computational Acoustics, Hangzhou, China, September,19-23,2005;
8、声波水泥胶结测井中岩性对地层波影响研究及资料应用.声学技术,Vol26(6),2007
9、Non-integer dimension ultrasonic phased array testing, ACTA ACUSTICA, Vol33(6),2008
10、专著《声波全波列测井响应特征及应用解释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1、专著《固井质量测井评价》,科学出版社,2016.11
12、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Core, EJGE, Vol.21(4),2016
13、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Geostress Difference Effect on Tight Sandstone Resistivity and its Correction Method, Petrophysics, Vol.59(1),2018
科技获奖:
1、赛北鲁克测井分析程及地层真电阻率优化方法,石油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12
2、近平衡压力钻井技术应用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12
3、长江三峡工程大坝建基岩体质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C961003-G7)1996.12
4、塔里木盆地油藏条件下饱和度测井解释方法研究,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961015-2),1996.12
5、声波全波列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应用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J-240-218-1-025-017-R01),2003.12
6、复杂储层生产动态监测方法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J-240-1-029-016-R08),2004.12
7、水平井测井资料解释、设计和地质导向综合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1JBR0070-3-3),2011.9
8、复杂储层水平井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应用研究,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360-12-2J200899-03),2012.9
9、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C942119
联系电话:0716-8060420
张占松,男,1965年生,博士(后),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江汉石油学院矿场地球物理(测井)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江汉石油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3月至2003年8月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与胜利油田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测井解释、测井地质学、油藏描述等。
主讲本科生《测井地质与油藏描述》、研究生《模式识别》等主干课程。
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中国石油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项,完成油田委托项目多项。主要成果包括《大陆边缘盆地复杂岩性地层测井评价技术》、《海上大井距多层合采复杂水淹层测井定量解释和评价技术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气评价与产能分析》、《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井震结合谱分析法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新方法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测井资料沉积相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砂体储层渗透率参数计算及其空间分布定量预测方法研究》、《低孔、低渗薄层超薄层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建立与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等。经专家鉴定或评审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共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分别在《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测井技术》、《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和《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专著一部。
联系电话:027-69111880;13872371965。
电子信箱:zzs223@263.net。
严良俊,男,1964年9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探系,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探系,200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美国犹它大学CEMI研究组Michael Zhadnov教授指导下做访问学者。SEG与EAGE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地球物理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油地理物理勘探》、《石油物探》、《物化探计算技术》与《石油天然气学报》杂志编委,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为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常务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重点研究室主任。
长期从事电磁探测与信息处理方法研究,尤其在瞬变电磁场的正演模拟、反演方法及瞬变电磁勘探新技术研究方面成果突出。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863”国家科研项目、2项“973”国家科研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分别在《Leading Edge》、《Applied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等学术刊物和SEG年会、国际环境与地球物理年会(ICEEG)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
联系电话:13707210772
电子信箱: yljemlab@163.com
桂志先:男,1964年生,安徽枞阳人,三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1987年7月: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92年2月江汉石油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2000年6月: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11月∽2003年8月,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后站工作;2014年2月∽12月,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微地震监测、信号与图像处理等。
在科研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973”专题项目等国家项目10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中石油风险创新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或参加横向协作项目30余项。获中国石油石化自动化协会二等奖1项,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中国石油石化协会三等奖1项。
在学术上,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裂隙介质地震波场特征理论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编著一部《油藏地球物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一部《勘探地震学教程》;在《地球物理学报》、《计算物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EI检索20余篇。
联系电话:027-69111051,电子信箱:Gyy68@126.com。
张超谟,男,1962年4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测井地层评价与油藏描述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负责了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被EI收录4篇。出版专著、主编教材、合编教材8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获得斯仑贝谢Geoframe编程工具通过证书1份。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份。
联系电话:0716-8060916
电子信箱:zhangcm@yangtzeu.edu.cn,zhang7801@263.net。
高楚桥,男,1966年2月生,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博士学位,2003年聘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复杂储层测井评价。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油田委托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收录9篇。出版专著2部。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联系电话:18971559393,027-69110129
电子信箱:gaocq@vip.163.com。
毛宁波,1964年5月出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物理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副院长,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长江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地震勘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获得过“湖北名师”、“长江大学教学名师”、长江大学“模范共产党员”、长江大学“师德十佳个人”、“温暖长大人物”、“任大龙奖教金”等荣誉称号。
1984年7月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7~1987年9月在石油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职工大学工作。1987.10~2003年3月江汉石油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2003年4月至今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副教授、教授。1994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6月在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2005年中南大学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201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地球物理高级访问学者。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聘为三级教授,201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为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讲过《地震勘探原理》、《储层地球物理》、《三维地震勘探》、《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环境地球物理》等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00多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人。2009年负责的《地震勘探原理》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称号;2013年负责的《透视地下油藏》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016年负责的《地震勘探原理》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地方高校构建“五位一体”在线开放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透视地下油藏》的建设与应用推广”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勘查技术与工程品牌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地震数据叠前反演、地震数据裂缝检测和地震多波多分量勘探。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主持完成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等特大国有企业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出版《海洋石油地震勘探》学术专著一部,填补了国内空白。2008年“叠前地震技术研究及其在油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联系电话:027-69111207,电子信箱:maonb@126.com, maonb@yangtzeu.edu.cn。
张翔,1969年出生,三级教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1991年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测井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清华大学信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油气储层测井评价、成像测井、测井地质应用、地球物理信息处理等。
教学:先后主讲研究生、本科生《计算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反演》、《计算方法》等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累计100余人,指导研究生20余人,其中6人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科研: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及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及横向协作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先后参加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与横向协作项目30余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Applications》、《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地球科学》、《清华大学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测井技术》等国内外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被SCI、EI及ISTP检索收录论文35篇。其中,第一作者检索收录论文26篇。出版著作一部。申请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校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获“十一五”长江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十二五”长大科研百人。
电子信箱:zx_jr_xl@163.com。
陈清礼,男,1965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勘察和计算机软件。198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学院,199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0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2年到2004年于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物理电子学研究。曾获得长江大学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在教学上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学质量奖。到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公司进行过培训,访问考察过埃及、南非、德国、荷兰,赴希腊进行过地热勘探工作,去巴西进行过石油勘探工作。多次率领队伍从事石油和矿产勘查,脚迹印在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
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际合作、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级别的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① 一种瞬变电磁资料的时域处理技术
② 一种旋光找油方法
③ 一种确定储层孔隙各项异性的瞬变电磁方法
主讲课程:地球物理场论高级程序设计数值模拟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联系电话:13098318782
电子信箱:466513120@qq.com
微信号:chen466513120
谢锐杰,1965年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1987年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质、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等。
教学方面:先后主讲本科生、研究生《地震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累计100余人,指导研究生30多人,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科研方面: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等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或参加油田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获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院(局)级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在《石油物探》、《石油实验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收录2篇,出版专著1部。
联系电话:13797469365
电子信箱:249539680@qq.com
唐新功,男,196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和1999年分别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矿场地球物理(测井)专业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9月晋升副教授,2013年4月晋升为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电磁法勘探、重磁勘探、岩石物理学与地球动力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中石油创新基金1项,主持或参与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科技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等30余项。公开在《Applied Geophysics》、《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地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煤田地质与勘探》等各类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15篇。长江大学“十二.五”科研百人。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博士生)主讲过10余门课程。获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研究成果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4项,校级教学突出贡献奖1项,长江大学第五届教学名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美国国家发明专利1项。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希腊、德国、巴西、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挪威、丹麦、泰国等国家参加科技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现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会员、欧洲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学会(EAGE)会员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会员兼长江大学SEG学生分会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027-69111033 (O),18665800697,电子信箱:tangxingong@163.com
刘迪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测井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200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学研究实验室(RLE)访问学者。
承担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科研以及与企业横向合作等项目三十余项。其中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攻关项目、863、973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部级中青年创新基金3项,部级重点攻关项目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油藏描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一等奖。“测井资料优化解释方法研究”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3项和美国专利1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主讲《电法测井》、《地球物理测井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和数字处理》、《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放射性测井》等主干本科生课程,以及《电磁场论》、《井孔地球物理》、《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等研究生课程。“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与数字处理”获97湖北省优质课程奖,多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青年突击队员、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主要从事井中电磁场的正反演及其应用、电测井新方法、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和复杂储层的测井资料解释、光纤通信和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电子信箱: Liudiren666@sina.com。